【點新聞報道】為培育建造業未來菁英,中建香港於10月22日舉行「學生成長計劃及人才培育工作分享會」,向傳媒分享8月在中聯辦教科部指導及支持下,舉辦「建築科技上海考察團」的豐碩成果,兩名參與考察團的學生代表亦到場分享感受。出席分享會嘉賓包括中建香港人才總監廖凡微、陪同學員參與考察的香港工程師學會秘書長、前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及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張欣宇等。
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迎接未來挑戰
作為是次考察團的顧問,薛永恒在分享會上表示,香港之所以能長期在全球保持強大競爭力並名列前茅,其世界級的基建水平是重要的堅實後盾。他鼓勵工程界新力軍好好利用科技,保持強烈的好奇心,以迎接未來的挑戰。薛永恒進一步指出,香港建造業未來的發展機遇龐大,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這正是香港工程界引以為傲的地方。他寄語年輕一代工程師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貢獻專業。
身兼考察團團長的張欣宇則指出,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往後五至十年會是本港建造業高峰。他認為,「考察團能讓年輕人親身了解國家發展與工程成就,拓展視野,並認識到內地與香港在工程標準、技術創新與規模效益等方面的融合趨勢。」
廖凡微表示,公司視人才為發展的重要基石,而「建證未來·建築科技考察團」正是其重點青年人才培養項目之一。她指出,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旨在讓香港工程系學生拓闊視野,親身體驗內地建築科技創新實踐,進一步鞏固對建造業前景的堅定信心。
聚焦新質生產力 學生眼界大開
本次上海考察團為期4天3夜,聚焦「新質生產力」,帶領學生探索內地建築科技的最新發展。行程涵蓋多個國家級項目,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創新實驗中心、田林路MiC城市更新項目、洋山深水港及中國商飛C919廠房,體驗智慧建造、裝配式建築等新技術應用。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三年級許崇熙分享:「我們參觀不少舊改項目,見識到內地最大規模城中村改造項目。他們將舊社區活化為新地標,解難能力很值得學習,和香港舊區重建亦很不同。內地建築善用地底空間,香港因地質問題多數高空發展,令我對填海造地有新看法。」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四年級學生黃頌勤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上海洋山港項目,那裏展示自動化、物聯網及AI技術在大型工程的應用,對香港而言,這代表未來建造業不單靠人力與經驗,而需結合數據分析、機械化施工及綠色建材。」
中建香港建築科技考察團在兩年間累計選拔63名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優秀學子,活動採用「學長隨團」模式,由往屆學員進行「傳幫帶」,深受師生好評。第三屆考察團預計於2026年暑期舉辦,計劃加強與香港及內地高校合作,推動青年交流與人才流動,持續深化「建證未來」品牌,助力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