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論道|荷蘭政府赤膊下場的代價

文/吳煒

9月底,媒體爆出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一向自詡「自由經濟」的歐洲國家荷蘭,其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對中國企業聞泰科技100%全資控股的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下達部長令,宣布以「經濟安全風險」為由進行干預,凍結安世及其下屬所有子公司、分公司約30個實體的資產和運營一年。

一周之後,荷蘭企業法庭裁定所謂臨時緊急救濟措施,暫停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控股的執行董事和安世半導體的非執行董事職務。該法庭更強制聞泰科技旗下裕成控股將持有的安世股權99%部分連相關權利(包括治理權、投票權等)轉移至法庭指定實體,美其名曰並未剝奪聞泰的所有權而僅僅是實際控制權。緊接着安世外籍高管接管了荷蘭總部的運營管理,並傳言切斷了安世中國員工的系統登錄權,聲言總部將不再承擔中國區員工的薪酬。

整個事件看下來,都像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政變,只是聞泰科技對安世的控股比例,不是相對比例的大股東,也不是剛剛超過半數的控股,而是100%控股的絕對大股東。在這種情況下荷蘭政府赤膊下場,不如說是海盜本色的明搶,又一次刷新了世人對西方虛偽遊戲規則的認知下限,筆者腦海再次浮現經典電視劇中諸葛丞相的名言:「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浮現多了,發現西方最近幹的厚顏無恥之事不是一件兩件)。不過作為專業專欄,義憤填膺之外,筆者與大家一起梳理下其中的來龍去脈,看看荷蘭政府這次將付出什麼代價。

安世半導體前身是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標準產品事業部,在半導體領域有60年行業經驗,2017年被我國資本收購後開始獨立運營,成為全球最大的IDM(集成器件製造)標準器件半導體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如二極管、晶體管等)、邏輯器件和模擬器件,廣泛應用於汽車、消費電子、工業和通信等領域。而聞泰科技是總部在上海的中國科技企業。在此之前,裕成控股持有安世集團100%股份,安世集團持有安世半導體100%股份。而裕成控股的股東,彼時為合肥裕芯(股東包括合肥廣芯半導體產業中心和寧波益穆盛投資合夥)和境外基金JW Capital。2018至2020年,聞泰科技分三階段,以約300億元總對價完成對合肥裕芯和境外基金的收購,從而通過聞泰科技-合肥裕芯/境外基金-裕成控股-安世集團-安世半導體的路徑完成對安世半導體的控制。

此次荷蘭政府行動搬出來的法律依據,是1952年冷戰時期制定的《貨物可用性法案》(荷蘭語:Wet beschikbaarheid goederen),該法律制定動因是為應對二戰後重建和冷戰初期地緣政治緊張,授權政府在極端情況下,如戰爭、危機或供應鏈中斷時,可臨時控制公司決策。有趣的是,該法在制定後長達70年時間內從未被應用過,這次荷蘭政府為了赤膊上陣,居然把這麼壓箱底的老法都搬出來,可謂費盡心機。只是這種粗糙的操作不僅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自揭下了維持半個世紀的遮羞布,而且漏洞百出,必將貽笑大方。

首先,該法強調干預必須是「高度例外」的,僅在絕對必要時才使用。而此次運用於一個普通半導體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將「治理缺陷」解讀為「威脅關鍵技術知識」,存在濫用嫌疑。而且,在缺乏充分聽證和補償機制,於證據不足和評估不透明的情況下,就採取剝奪股東權利的動作,也同時違反了歐盟基本權利憲章、荷蘭憲法和荷蘭本地公司法對股東權益的保護規定。法庭文件顯示,此次行動受到了美國的外在壓力,因此涉嫌違反歐盟主權原則、中歐投資保護協議和中荷投資協定,在國際仲裁中可被訴以程序不公。在有其他替代措施(如加強監管或股權調整)選擇,卻採取此極端手段,涉嫌過度干預,違反歐盟競爭法或行政法中的必要性原則。

目前,聞泰科技已經在法律和運營層面作出應對,向荷蘭法院和歐盟法院提起上訴,而安世中國開始進入獨立運營。同時,中國政府為了維護本國企業合法權益,也對這種歧視性和霸權做法進行堅決反制,禁止安世中國出口關鍵組件往荷蘭,並不排除禁止荷蘭商品進口及加強管理稀土等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輸往該國。商務部亦召開新聞發布會,揭露這一低級伎倆。荷蘭政府終將意識到,這種心虛的赤膊上陣明搶,必定會付出聲譽和實際利益的慘痛代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荷蘭政府赤膊下場的代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