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探班|《因為愛》將亮相香江 雜技與百老匯如何繪港式情書?

多媒體舞台劇《因為愛》「十周年特別版」,將於10月17日至19日在香港演藝學院上演。(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點新聞報道】當東方雜技邂逅百老匯,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多媒體舞台劇《因為愛》「十周年特別版」,將於10月17日至19日在香港演藝學院上演。這部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新馬戲」作品,融合中國傳統雜技與西方藝術元素,將為香港觀眾呈獻一場以愛為題的視聽盛宴。

作為「國風國韻飄香江」2025年演出季收官節目,《因為愛》今次來港登台更帶來「量身定製」的香港版本,劇中融入維多利亞港、茶餐廳等港味元素,讓東方藝術在中西文化薈萃之地綻放新光彩。點新聞記者15日獨家探班《因為愛》帶妝綵排現場,在與主創及演員的對談間,揭開這部劇的創作心路與文化深意。

導演雷悅介紹,《因為愛》在中國雜技的基礎上結合百老匯藝術形式。(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中西藝術交融 「港式版本」喚觀眾共鳴

《因為愛》自2015年創排,歷經十年打磨,已在內地各城市多次巡演,亦在國際舞台備受關注。導演雷悅介紹,這部劇在中國雜技的基礎上結合百老匯藝術形式,力求以國際化藝術語言講述一個簡單卻深刻、東西方都能有共鳴的「愛」的故事。劇中有頂缸、空竹、鑽圈等歷史悠久的雜技項目,亦配合現代光電效果與芭蕾舞元素,形成獨特的中西交融風格。雷悅表示,這部劇就像是給傳統雜技文化穿上現代的外衣,以國際化方式展現出中國傳統藝術之精華。

多媒體舞台劇《因為愛》「十周年特別版」,將於10月17日至19日在香港演藝學院上演。(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來港登台的《因為愛》是「港式版本」,觀眾在劇中可以看到極具香港特色的維港、茶餐廳、霓虹燈,關於愛與藝術的故事就好像發生在香港的某個轉角。

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演藝製作部副總監武建樹。(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演藝製作部副總監武建樹介紹,這正是劇目的特色之一,即無論演到哪裏都可以變成一部「你城市的劇」。「這部劇的成功在於它的適應性,我們為每個城市量身定製,讓觀眾感受到親切。」武建樹介紹,因應不同的表演的地點,《因為愛》的設定和舞美背景都會作相應設計,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大家更徹底地沉浸於劇情中。

女主演于麗攀(左)及演員隊長朱皖豫。(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新馬戲包羅萬象 「每個角色都是主角」

《因為愛》演員陣容強勢,匯聚技藝超群的頂尖雜技人才。演員隊長朱皖豫4歲起便入行,至今已有22年,始終潛心鑽研雜技,活躍在舞台上。「作為隊長,我什麼都做,從後勤、道具到舞台安全,都要負責。」朱皖豫介紹,自己除了表演之外還要負責一系列舞台調度工作,已多次來港演出的他對這座城市十分親切,他希望今次通過自己在台前幕後的努力,為香港觀眾呈現出最好的作品。

《因為愛》融合中國傳統雜技與西方藝術元素。(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女主演于麗攀則從小學習舞蹈,後轉攻雜技,至今已有十幾年。她在劇中以舞蹈、雜技和表演演繹出與男主角的感情線,擔負串連劇情的重任。至於男女主演具體演什麼?其他演員的角色如何分配?于麗攀思索良久也未能給出答案,因為每個演員都以自己的專長技術去串聯劇情,每個角色其實都是主角,各司其職烘托出整體的「愛的氛圍」。

儘管演員們功底扎實,《因為愛》的表演依然為大家帶來挑戰。「這部劇要求演員突破自我,不僅演雜技,還需要跳舞、表演。」武建樹提到,《因為愛》作為「新馬戲」,當中涵蓋的藝術元素非常之多,為此,演員們要在雜技的基礎上進行額外學習。「過程中,有些演員發掘了自己的舞蹈天賦,有些演員跳舞則略顯吃力,但始終非常努力地練習。」他感慨,憑藉對藝術的尊重和對舞台的熱愛,演員們攻克多種藝術表演形式,歷時半年排出這部劇,又僅用一個星期重塑香港版,冀融合本地劇場,以更適合香港觀眾的方式傳達文化與愛。

《因為愛》帶妝綵排現場。(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當舞台變小 距離拉近

香港作為內地面向國際的窗口,是嘗試文化融合的絕佳舞台。因此,《因為愛》這部中西結合的闔家歡劇目十分適合在港演出。但劇組也坦言,與香港舞台的磨合着實讓大家花了一番心思。雷悅指,今次演出的舞台層高較低,演員看不見自己拋起的空竹、草帽,全憑多年來的藝術本能接住盲區內的道具,偏窄的上下場口則需要大家調整肌肉記憶。但這些問題都沒有難倒演員們,相反大家都向雷悅提議「要按最好的舞台效果來編排」,積極按照舞台規格調整調度,不考慮降低難度,以免影響觀眾觀感。

《因為愛》劇中有頂缸等歷史悠久的雜技項目。(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而另一方面,較小的舞台也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有些時候,我和前排觀眾的距離就像我和你之間這麼近。」朱皖豫在採訪時對記者說,自己站在舞台前緣時就像與第一排觀眾「面對面」,這帶給他一定壓力,但更多的是親切,希望互動的增強能帶給觀眾們更沉浸式的體驗。

藝之森文化創辦人陳紫瑜。(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靜下心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

藝之森文化創辦人陳紫瑜受邀觀看綵排,她的觀後感是「故事裏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陳紫瑜指,劇目雖然有多位演員表演不同段落,但似乎並無主配角之分,相反每個小故事的情節都很飽滿,就像是看了多個不同的愛情故事。陳紫瑜亦表示,自己被劇中的芭蕾元素吸引,直言芭蕾的柔美與雜技的力量感相結合,巧妙地展現了感情中男女間的平等與平衡,東西藝術交織登場也十分新穎。

《因為愛》將雜技融合芭蕾元素。(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眼中的《因為愛》既有西方歌舞烘托氛圍,也有東方藝術展現情感,很適合來到香港,為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帶來一場歡樂盛宴。在這裏,雜技的力量美學與芭蕾的柔美線條詮釋「愛」的不同面向,茶餐廳的煙火日常與愛情的千回百轉,共同構成生活與藝術交融的圖景。正如朱皖豫所說:「每個觀眾對愛的理解不同,希望大家靜下心來,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好的藝術從來不是單向給予,而是演員與觀眾在對話中,讓彼此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因為愛》作為「新馬戲」,當中涵蓋的藝術元素非常之多。(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因為愛》演出詳情

時間:10月17日19時30分、10月18日19時30分、10月19日14時30分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購票:按此購票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

相關報道:

獨家專訪|國慶晚會幕後搶先探!導演胡巨英:傳統科技交相輝映 藝苑同心獻禮76載華章

國慶文藝晚會|「春晚常青樹」多次來港感親切 非遺醒獅舞出傳承與夢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獨家探班|《因為愛》將亮相香江 雜技與百老匯如何繪港式情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