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第七屆立法會的任期由2022年1月1日開始,直至2025年10月24日終止。本屆立法會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展現出務實高效的新氣象。任期內,立法會堅定履行憲制責任,成功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同時高效審議通過約130項法案,並批准近7000億港元撥款,以推動土地房屋、基建等關鍵項目,在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民生發展方面取得了標誌性成果。
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履行憲制責任新進展
香港特區於2024年3月19日正式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標誌着這項懸宕超過26年的憲制責任終於得以履行。這項立法工作的順利完成,立法會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高效、嚴謹的審議程序是法案得以迅速通過的關鍵。
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關鍵歷程始於2024年1月30日,特區政府正式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諮詢期於2月28日結束後,政府迅速整合意見並草擬法案。隨後,立法程序密鑼緊鼓地進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於3月8日正式刊憲並提交立法會審議。立法會隨即展開密集且高效的審議工作,最終在3月19日,立法會全票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完成了26年多未能完成的憲制責任和歷史使命。
法案其後於3月23日正式刊憲生效,標誌着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上得到進一步的健全與完善。從啟動公眾諮詢到正式生效,整個過程展現了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為香港的長遠繁榮穩定奠定了更堅實的法律基石。
立法會的卓越工作,確保了立法程序既嚴謹又高效。議員們在審議過程中,積極提出意見,促使政府對草案作出多項修正,以更精準地界定罪行範圍和完善辯護條款,展現了立法會的專業性。最終,立法會以其果斷的行動和堅定的意志,確保了這項憲制責任在回歸近26年之際得以圓滿完成,為香港的法治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審議通過約130條法案 較上屆同期超六成
完善後的立法會,成績有目共睹。本屆立法會秉持務實、高效的原則審議法案,在四年會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果。行政立法關係回歸理性,行政和立法機關按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有效發揮良性互動,今屆立法會的議政質量高,效率亦高。在四年會期內,審議通過的法案約130條,較上一屆立法會的同期超出60%。
在審議撥款方面,立法會財委會審批了261個項目,總承擔額共6,972億元,當中包括撥款約5,200億元支持124個工程項目,以推動土地發展、增加房屋供應、完善交通基建、社區建設及改善環境等,助力擴充經濟容量,加強香港競爭力,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通過《簡樸房條例草案》 解決劏房問題邁關鍵一步
今屆立法會亦制定了多項對香港長遠發展極為重要的法案,包括立法會通過《簡樸房條例草案》,直面困擾香港十多年的劣質劏房問題。該條例草案的調研基礎源自政府部門、房委會及社會服務機構長期以來對不適切居所(特別是劏房)的廣泛調查與數據分析,詳細揭示了劏房在安全、衞生、空間及經濟負擔等方面對數十萬基層市民造成的嚴重困擾,確立了逐步取締劣質劏房的施政方向。

立法會9月26日三讀通過《簡樸房條例草案》,要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須符合一系列有關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並取得「簡樸房」認證,方可合法出租作居住用途,確保分間單位提供安全、衞生和合理的居住環境,以期逐步取締劣質劏房。條例10月3日刊憲,明年3月1日生效,屆時將會展開為期12個月的登記期。
該條例為分間單位設立最低居住標準,包括面積、通風、消防、獨立廁所等要求,並設有三年寬限期,讓合資格單位逐步改造並申請認證。此舉不僅為數以萬計居住於「劏房」的基層市民帶來曙光,更為徹底告別劣質居住環境訂立清晰路線圖。
規管空白終填補 網約車三方發牌制度確立
立法會於10月15日三讀通過《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填補本港網約車規管逾十年的空白。該條例引入了針對網約車服務平台、車輛及司機的三方發牌制度,明確了各方的責任與義務。條例草案在立法會經過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審議及三讀程序後獲得通過,構建了網約車服務的基礎規管框架,要求平台、車輛和司機必須分別持有相應的牌照或許可證。

平台需對其旗下的車輛和司機進行盡職審查;車輛須符合特定的車齡、驗車及保險要求,並遵守「人車綁定」的規定;司機則需年滿21歲且具備良好的駕駛紀錄。此次通過的主體條例為原則性立法,政府計劃於2026年上半年將具體規定各項技術細節的附屬法例提交新一屆立法會審議,目標是在2026年年中完成全部立法工作。若後續程序順利,首批獲發牌照的網約車平台預計可在2026年第四季開始正式營運。
從完善地區治理到提速土地供應 多項重要立法成果彰顯務實高效
除上述法案外,本屆立法會還制定多項對香港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法案,包括《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及重塑區議會實現制度撥亂反正;《2023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落實三隧分流;以及《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從規劃、收地和工程三方面精簡法定程序,提速提效加快造地,為香港未來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
其中,《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的通過標誌着香港地區治理體系完成重要改革。此次修訂基於政府對現行地區行政架構的全面檢討,旨在從制度上糾正過往區議會運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在地區層面得到全面落實。條例草案經過立法會法案委員會的逐條審議,其間政府官員就區議會組成方式、議員產生辦法及職能調整等關鍵條款進行詳細說明。最終通過的條例重新構建了區議會的組成結構,確立了委任、間選及直選相結合的多元產生方式,並明確規定區議員須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從制度上保障區議會回歸基本法規定的諮詢組織定位,強化行政主導體制,提升地區治理效能。

行政立法良性互動 前廳交流會促高效協作
立法會不單效率大幅提升,整個立法過程,更是嚴謹、認真。政府用心聽取意見,積極回應,自2022年至今,政府因立法會意見就各項條例草案提出了超過1800項修正案,較第六屆立法會同期的修正案數目多出超過一倍。議員發言角度多元、範圍廣泛、內容全面,講理念、講細節、講執行,行政立法實事求是,共同努力建設更美好香港。
經完善選舉制度後產生的第七屆立法會,成功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行政立法關係重回正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背景下,行政長官李家超首創的「前廳交流會」,成為鞏固這一良性互動的催化劑。
此一創新安排為官員與議員提供了一個常規化、高規格且不拘謹的溝通平台,有效地將「愛國者」之間的相互監督與合作提升至更高層次。在「前廳」相對輕鬆的氛圍中,雙方能夠就政策議題進行更深入、更坦誠的交流,使議員得以在政策醞釀階段便建言獻策,而官員也能詳細解說政策構思,此過程顯著強化了政策制訂過程的協作性與認受性。
前廳交流會成果豐碩,期間政府官員與立法會議員共同深入探討了土地與房屋供應、醫療衞生系統改革、教育和青年發展等重要民生議題,這些交流有效促進了政策制訂的針對性與可行性,回應了社會的迫切需求。
這種「邊傾邊做」的模式,使得過往近四年行政立法得以高效配合,立法會不僅能更順暢地審議各項關乎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法案,履行其憲制職能,更能聚焦於為特區良政善治貢獻建設性意見。總而言之,「前廳交流會」與「愛國者治港」原則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香港行政主導體制下團結協作的新氣象,為香港實現長遠繁榮穩定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