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舒城
2025年10月15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第三周。當80萬聯邦僱員被迫無薪休假、國家博物館關閉、低收入家庭食品援助中斷時,特朗普政府卻調撥80億美元研發資金,誓言「確保軍人薪資一分不少」。這場停擺如同一場政治壓力測試,揭開了美國國家機器最堅硬的內核:在民生與霸權的天平上,大炮永遠優先於牛油。
政府停擺的混亂表象下,美國帝國主義的底層邏輯從未如此清晰。特朗普一面推動財政部、衞生及公共服務部、教育部等8個機構裁員數千人,一面通過國防部(即「戰爭部」)承諾「使用所有可用資金」支付軍餉;一面放任國家動物園直播關閉、國稅局熱線停用,一面強調「絕不允許民主黨以危險的政府停擺,來挾持我們的軍隊和整個國家的安全」。這種資源分配的優先級,向世界宣告:美國的國內公共服務可以癱瘓,但軍事機器必須持續運轉。
軍事優先的「應激反應」背後,是帝國主義邏輯的慣性驅動。從歷史上看,美國通過「有組織的暴力」維繫全球主導地位,其霸權體系依賴對外擴張轉移國內矛盾。而今,當政治極化使年度預算淪為黨爭人質時,國家本能地守護其核心功能——正如眾議院議長約翰遜警告「停擺可能創歷史最長」,推動保障軍費,卻對受困民眾輕描淡寫。美利堅的骨架由槍炮鑄成,民生不過是可拆卸的裝飾。
民生代價正在全美各地具象化。超過5萬名運輸安全管理局官員處於無薪工作狀態;多個博物館以及動物園,還有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多個景點「關門謝客」;為700萬低收入人群提供食品的WIC計劃瀕臨斷供……此次停擺絕非偶然財政故障,而是美國政治生態的必然潰爛。兩黨在醫保補貼、移民政策上互斥對方「玩弄政治把戲」,卻默契地維護軍費這一「絕對禁區」。
停擺長期化將加劇民粹主義和政治暴力,但這並未阻止兩黨將政府關門視為選舉籌碼。在共和黨MAGA派看來,停擺甚至是「重塑政治生態」的機遇——他們似乎樂見聯邦機構縮編,只要五角大樓的指揮鏈依舊暢通。從1846年美墨戰爭奪取墨西哥約一半領土,到2025年停擺期間保障全球軍餉,美國的基因從未改變——武力是它最古老的語言,軍事是它最忠誠的選民。
在美利堅,牛油會變質,但大炮必須永不生鏽。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