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祭:黨爭致政府再停擺 美政治極化的惡性循環

文/舒城

當地時間10月1日零時一分,美國聯邦政府近7年以來再次關門,也是半個世紀以來的第20餘次停擺。眾多聯邦部門的服務被迫「停擺」,數十萬聯邦僱員不得不面臨強制休假或被裁員。從國家公園管理員到食品安全檢查員,從科研人員到教育工作者,他們的生計成為兩黨政治博弈的籌碼。而這場危機的根源,早已深植於美國政治的制度性痼疾:將黨派利益凌駕於公共責任之上的慣性,以及將民生福祉異化為談判籌碼的冷酷。

此次停擺的直接導火索是兩黨在醫保福利方面的分歧。民主黨要求加強醫保相關福利,訴求包括延長即將於年底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加強型補貼、恢復部分合法居留的移民享受《平價醫療法案》福利;共和黨對此表示反對,並推動暫時維持現有政府撥款水平。這種分歧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政治史上反覆上演的劇本——從1976年美國國會預算程序正式執行以來,至今,政府停擺的誘因從墮胎撥款爭議到國防預算爭端,從移民政策對抗到醫療改革衝突,其本質始終是意識形態鬥爭綁架國家治理。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在此次危機中的角色轉變。2018年其第一任期內的政府停擺持續35天,創下歷史紀錄,當時兩黨因美墨邊境牆資金問題僵持不下;而今他再度面對類似局面,卻將停擺稱為「一件好事」,甚至宣稱要藉此推行「不可逆轉的改革」,包括大規模裁減聯邦僱員和削減民主黨支持的項目。這種將行政危機工具化的態度,暴露了美國政治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傾向。

政府停擺絕非無痛的政治表演。據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統計,此次約80萬名聯邦僱員被迫無薪休假,承包商賬單支付陷入停滯。這是具體的生活困境,歷史經驗表明,停擺的代價終將由全民承擔。民眾的失望情緒早已蔓延,多項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政府停擺是「不負責任的政治行為」,對兩黨用權力僵持操弄公共機構深感厭倦。這種政治疲勞不僅削弱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更助長民粹主義的氾濫——當民眾對傳統政治程序失去耐心,極端言論和強人政治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從卡特時代的墮胎爭議到特朗普時代的醫保對決,政治鬥爭的劇本不斷翻新,但代價承擔者始終是普通民眾。當聯邦僱員在辦公室收拾物品準備無薪休假,當低收入家庭面對縮水的食物券,當國家公園的遊客面對「關閉」告示時,D.C.的權力遊戲顯得如此殘酷。

一個偉大的國家不應以民生為政治祭品。政府停擺的鬧劇若持續重演,不僅會侵蝕經濟根基,更將瓦解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相關閱讀:

近7年來首次 美國聯邦政府正式「關門」

從「瞌睡喬」到「歪嘴川」:美國的老人治國與青年困境

美國政治暴力魔咒難打破 誰會成為下一個柯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民生為祭:黨爭致政府再停擺 美政治極化的惡性循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