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鄭久慧
位於北部都會區的沙嶺用地,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改為「創新及科技」用途,其地理位置優越,臨近深圳羅湖商業中心,對未來重塑本港產業格局、推動創科發展至關重要。日前,政府宣布以「雙信封制」公開招標發展這塊地,全面擺脫「價高者得」的局限,要求投標者以兩個獨立信封,分別提交入標價格與非價格建議,非價格建議佔評審比重高達七成,遠超僅佔三成的價格建議。非價格建議涵蓋多元因素,包括入標者過往建設高端數據中心的經驗、預期將提供的AI算力、所能創造的就業職位、是否具備創新元素等要點,全面提升沙嶺項目的維度,確保有效吸引具備國際視野與技術底蘊的龍頭企業落戶。
數據中心最關鍵的是電力供應
據筆者過往參觀所得,數據中心耗電量高,需要非常穩定的電力供應;電力公司甚至會設新的降壓變電站,配合新落成數據中心的龐大電力需求。據今年4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的報告顯示,一座AI數據中心消耗的電力相當於10萬戶家庭的用電,未來建成的高端數據中心所需電量更會倍增。數碼港的超算中心現時為全港規模最大,其算力從去年的1300 PFLOPS提升至今年的3000 PFLOPS。而據政府公布,沙嶺數據園區的算力規模將顯著大於數碼港超算中心,故此預料沙嶺對穩定電源的需求非常殷切。
「沙嶺雙電」:超算中心同時接駁深港兩組冗餘電力
冗餘電力(redundant power)是確保電力供應連續性的實用設計,同時連接兩組或以上的電源供應,當其中一組出現供電故障時,將自動切換至另一組供應,從而消除單點電力故障對系統的影響。該設計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工業電腦、製冷抽風的電源控制模式。
沙嶺與深圳一水之隔,堪稱「雞犬相聞」,地理上非常接近。內地的用電電壓為220伏,與香港相同,並無電壓轉換的需要。若沙嶺數據園區能採用「雙電模式」,善用位於深港之間的優勢,同時接駁本港及內地供電,將確保非常完善、萬無一失的電力供應,定能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可靠的超算中心!
內地向港直接供電 早有河套方艙醫院先例
在本港新冠疫情嚴峻時,內地南方電網曾連續64天向河套的落馬洲方艙醫院供電,為抗疫工作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該方艙能供上萬人居住,規模不小。而河套片區的供電保障早已達世界一流水平,2022年僅停電0.6秒,近年更在持續完善中。
事實上,自從1994年內地對港供電至今,總輸送電量約佔香港總用電量四分之一。兩地一直加強電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保障來自大亞灣核電站近八成的電量持續輸向香港,讓這些「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為特區的繁榮穩定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本港電力公司並不擁有供電專營權
據筆者翻查政府規管香港的電力市場、與兩間電力公司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當中明確指出:「《協議》(《管制計劃協議》)並沒有授予電力公司任何專有權利在香港提供電力,《協議》亦不是專營權。相反,《協議》列明了電力公司的權利和責任,以及電力公司股東的回報。」
故此,中華電力對九龍及新界電力供電的「壟斷」並非受法律或協議約束,反而可被視作為一種「自然壟斷」。因為百多年來其他公司很難、甚至幾乎不可能向九龍及新界區用戶供電;而中華電力不僅擁有發電廠,還擁有輸送電力的電網等供電設施。
北都帶來新供電商加入市場的契機
未來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帶來了供電革命性突破的契機!因為對於北都這一新區來說,無論如何都需要建造新的電網及變電站,所以窒礙新供電商加入電力市場的電力基礎設施障礙根本不存在。
從地理位置考慮,沙嶺距離西邊的中電青山發電廠較遠,但距離深圳非常近。故此,從早已具備完善且先進電力供應基礎設施的深圳羅湖向沙嶺供電,非常合乎經濟效益。再參看地圖,深圳的主要發電站是位於東邊的大亞灣核電廠和位於龍崗區的深圳市東部環保電廠(容量遠小於大亞灣),整體來說,沙嶺距離深圳各主要發電廠的距離較近。
從深圳向沙嶺供電有助減低巨額的「電力損耗」
早在2022年,筆者就曾撰寫長文《兩間電力公司年損耗幾十億電力 必須問責!》,探討過本港駭人的電力損耗問題。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香港電力損耗高達總產電量的12%,每年約50億港元電力遭浪費;而內地電力損耗逐年減低,世銀數字顯示僅5%。當然這些損耗由多個因素引致,並非全屬電力公司的問題。
電力損耗主要包括「傳送損耗」(Transmission Loss)及「分發損耗」(Distribution Loss),理論上來說,電網越新、途經的降壓變電站越少,電力損耗就越低。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內地南方電網致力推進皇崗輸變電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建設一條新的500千伏輸變電線路並升級深圳變電站,從而加強對香港的電力供應能力。同時,南方電網持續加大供港電力設備的智能投入,以無人機、紅外攝像頭、傳感器等智能終端,即時察覺設備運行狀態,確保零故障、零跳閘的同時,大幅減低了電力損耗。
「沙嶺雙電」可供整個北都仿效
對於電力需求量大的沙嶺數據園來說,將內地嶄新而穩定的供電闢為冗餘電力,甚至作為主要供電,更符合ESG(環境、社會、管治)的原則,亦體現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的獨特優勢。沙嶺數據園區如果能採用「雙電模式」,同時接駁本港及內地供電,定能促進大灣區能源電力領域在低碳能源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深入合作,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出一份力!
展望未來,若經得起超算中心的龐大電力考驗,由內地供電這一「沙嶺雙電」典範勢必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可供北都其他地區仿效,真正實現「特區中的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