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之光|《銘記歷史,致敬前人》——朱梓珊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麗澤中學5A朱梓珊的佳作《銘記歷史,致敬前人》,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銘記歷史,致敬前人》

麗澤中學 5A 朱梓珊

幾天前,2025年中國閱兵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我們通過學校的螢幕與全國人民一起收看。當激昂的軍樂奏響,教室內立馬安靜了下來,整齊的步伐聲震動大地,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天安門廣場上莊嚴肅穆,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此。徒步方隊中,軍人們的身姿筆挺,他們的眼神是如此堅毅,踏出的每一步都彷彿帶着歷史的厚重。他們的臉上寫滿了自豪與堅定,讓人不禁回想起先輩們在抗戰中的浴血奮戰。緊接着,先進的武器裝備緩緩駛來,新型坦克、戰機等彰顯着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它們是中國國防現代化的見證。

展覽中展出的漫畫《碼頭》。(學生供圖)

看着這莊重的閱兵儀式,我聯想到了之前參觀的抗戰勝利80周年展覽。展覽中,每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都在訴說那段殘酷而英勇的歷史。那是段不論時間飛逝得有多快,都無法抹去的痕跡。一幅幅照片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也定格了中國軍民奮起反抗的瞬間。就如當時看到一幅有關在日本統治香港時期的漫畫,題目是《碼頭》,港民們不願在日本統治下生存,便想逃離,卻被日軍殘忍的傷害,水中漂浮了眾多屍體,鮮血浸染河水,無聲地訴說着日軍的殘忍與暴戾。它像一段錄影播放着,日治時期的香港滿是痛苦和悲楚,也時刻讓我們銘記於心。

明妮·魏特琳的照片。(學生供圖)

看完展覽後,我發覺到和平並不是單靠一個人一個地方一個國家就能實現的。它是需要所有國家所有地方所有人民一起去爭取、維持的。在抗日時期,我們國家也受到其他國家的人的幫助。如展覽中一幅美國明妮·魏特琳的照片及相關介紹,她在南京大屠殺間拯救了大量婦女兒童。她不是中國人民,卻如一道光,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化作避難的港灣。面對日軍的殘暴,她挺身而出,守護了大量婦女兒童的生命,給人民帶來希望。她的善舉,讓我們感受到了對生命的重視及跨越國界的大愛和正義,也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一起去實現和維護的。

閱兵儀式的強大陣容與展覽中的悲壯歷史形成鮮明對比,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的來之不易。曾經,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抗戰的勝利,為我們贏得了和平的基礎;如今,強大的國防力量是維護和平的保障。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要從歷史中汲取力量。

相關閱讀:

抗戰精神之光|《驕傲與夢想》——周楺浠

抗戰精神之光|《血脈的傳承與靈魂的共振》——譚俊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戰精神之光|《銘記歷史,致敬前人》——朱梓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