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影|「樺加沙」下的香港

颱風天氣下,市民撐傘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超強颱風「樺加沙」強勢襲港,風勢強勁。天文台於今日(24日)凌晨2時4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同步發出黃色暴雨預警信號,直至今日下午時分,「樺加沙」逐漸遠離本港,風勢稍緩,天文台才於下午1時2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信號,並預計會在今晚8時前維持。

「樺加沙」來勢洶洶,為香港留下厚重的氣象註腳:十號颶風信號維持近11小時,是今年繼7月10日颱風「韋帕」之後,天文台第二次發出10號風球,距離1964年出現同樣「一年兩度十號風球」的情形,已近一個甲子,即60年。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下,將軍澳市面情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下,將軍澳市面情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下,將軍澳市面情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樺加沙」的洗禮之下,香港,這座熟悉的城市,亦露出罕見一面:杏花邨不斷有湧浪拍至岸邊,浪高一度有兩人高,道路陷入一片汪洋;而鯉魚門的部分低窪地區,水深可淹沒膝蓋,更浸漫行人道;在將軍澳的街道兩側,布滿東倒西歪的殘枝敗葉,市民出行似「翻山越嶺」⋯⋯

杏花邨現場。(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杏花邨現場。(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杏花邨,海水衝破欄杆湧向岸邊。(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杏花邨積水遍地。(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在杏花邨,岸邊被海浪侵襲。(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杏花邨不少樹木被吹倒在地。(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的鯉魚門村。(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的鯉魚門村。(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的鯉魚門村。(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然而,當颱風呼嘯而去,暴雨歸於寧靜,香港街區的復原速度,更令人印象深刻:「龍吸水」霸氣出擊,迅速吸走鯉魚門街道的積水,不足數小時便恢復如初;居民自發清理家附近道路的積水,清掃乾淨;警察、消防人員、關愛隊員等在各區風雨無阻地堅守崗位,只為守護香港平安。

颱風天氣下,工作人員堅守崗位。(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警察、消防人員、關愛隊員等在各區風雨無阻地堅守崗位。(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龍吸水」機器人幫助排水。(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那些平日裏早已司空見慣的車水馬龍,在颱風之下,似乎不僅蘊藏着大自然的威力,更體現出港人齊心協力的溫暖。讓我們透過這些鏡頭,重溫「樺加沙」下,香港的獨特魅力。

颱風天氣下的尖沙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市民撐傘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侵襲香港後的市面情況。(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的尖沙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的尖沙咀。(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市民張開雙臂感受颱風。(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市民撐傘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市民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市民撐傘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颱風天氣下,市民撐傘艱難前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

相關閱讀:

樺加沙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沿海登陸

一文回顧「樺加沙」:與「天鴿」相若不及「山竹」 籲吸取教訓勿追風逐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影|「樺加沙」下的香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