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樸房條例草案》將於本周三(24日)於立法會進行三讀,倘若通過實施將淘汰不符合標準的劣質劏房。不過,香港不少劏房也有來港升學的非本地學生居住,有研究生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由於大學只提供一年宿位,故需自行在校外覓居所,但劏房租金高昂,大多不符合簡樸房標準,住房問題是影響非本地學生日後會否留港發展的主要因素。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以港漂大學生名義,到鄰近香港大學的西營盤及堅尼地城一帶私營學生宿舍睇樓,發現舊樓分間單位租金介乎5000元至7000元,環境及配套良莠不齊,部分亦不符合簡樸房的要求。
來港修讀博士課程的劉小姐表示,校內宿舍僧多粥少,只能在校外租房,她現居於一個面積160平方呎的劏房,月租7,000元,「都很貴,面積又小,日後是否留港繼續發展,住房是我主要考慮因素。」
她期望香港為港漂增加更多宿位或提供租金優惠,吸引外來人才在香港發展。
盼政府為港漂提供平租單位
另一非本地博士生李先生亦指,由於大學只提供一年宿位,故要在外租住面積細小但租金昂貴的劏房單位,期望特區政府為港漂人才提供低於巿價租金的單位。
為了解非本地生的居住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先後在社交媒體及地產公司尋覓房源,並上門直擊6間位於舊樓分間單位的學生宿舍情況,當中大部分租金為5000元,部分房東或地產代理更聲稱,租金可再商議。這些宿舍其實也是一般的單人劏房,配套差別頗大,有的雖有配置新傢具,但沒有電梯,要登上5層樓梯,有的雖有電梯出入,惟相關系統年代久遠,電梯到達樓層後會上下劇烈抖動,而電梯內部通氣位置也殘舊脫皮,漏出內部零件。
空間狹窄 無通風無窗無冷氣


有的劏房雖然在舊樓內,但內部仍算乾淨整潔,也有舊樓的通道等公共空間堆積大量垃圾和雜物,潛藏消防隱憂,且牆壁破舊脫落,露出銹蝕的鋼筋。
另外,有一間劏房單位的空間十分狹窄,不怎樣通風卻沒有冷氣機提供,只有一台破舊的電風扇但沒有窗戶。
單位廚廁一體 恐違簡樸房規定
有一個床位月租5000元,並要與其他住戶共用廚廁,空間只能容納一人,另發現有單位廚廁一體,左邊是廁所,右邊一步距離便是廚房,放置電磁爐煮食,均不符合特區政府日後對簡樸房禁止廚廁共用的規定;有些則是面積較小,只能容納一人的獨立廁所和廚房。

今次睇樓最貴的單位月租達7000元,但面積亦同樣十分狹窄,較其他月租5000元的單位面積大不了多少,睡床的位置更設於一個閣樓樓梯的下方,靠近樓梯的部分不能容納一個人坐起來,睡床旁邊的空間在樓梯阻擋下剩餘不足1米高,需要彎腰進入。
記者躺在只有木板的床上,發現視角較壓抑,睜眼便看到傾斜向下,並逐漸狹窄的樓梯。
租客「不同階層」 安全令人擔憂
至於該些分間單位的其他住戶,房東及地產代理表示:「他們部分同為來港升學的學生,有的與你同一性別,但有的是異性,共處一個單位的不同房間內。」房東表示,宿舍隨機出租,有可能是男女混合,甚至有基層打工仔租用,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另外,一般在物業租賃過程中,業主與租客訂立正式租約後會打釐印,租約成為具法律效力、受政府認可的文件。不過,今次睇樓則有一位房東表示出租的單位是床位,半年租約,無須打釐印,意味租客並沒有保障,若遇上不公平情況,便不能以租約作為證據採取法律行動。
議員盼建平台助非本地生覓「求學安樂窩」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簡樸房條例草案》確保所有人有符合最低標準的居住環境,外來學生等也有益處,香港特區政府已採取不少措施提高學生宿位數目,並建議大學、社會和特區政府搭建平台,協助非本地學生尋找合適居所。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文廣表示,若簡樸房規管制度實施,日後租住這類分間單位的無論是香港市民、港漂抑或是來港升學的學生,在安全、衞生以及基本居住環境方面一定有保障。
他續說,政府在制度實施前設定寬限期和登記期,預留時間給業主改裝,也為居於這類單位的居民提供支援,相信能避免短期內單位供應減少,避免租金上漲。
他指出,香港要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學術文化中心,必將吸引更多外地學生來港,宿舍數量有需要增加,但現時大學宿位不足,未來八大資助院校增加非本地學額,施政報告已提出相關措施,包括酒店及商廈改建作學生宿舍,甚至重建整棟樓,會有更多優惠措施,他相信能吸引不同業界改造現有商廈作為學生宿舍。
商廈改建的時間較快,他曾接觸一些用舊樓改建的個案,大概一年左右便完成,有望於短時間內增加宿位。他並提出要與啟德青年驛站等不同機構合作,應對外來年輕人的居住需求,他建議推動大學統一協助學生尋找合適的住宿名額,議價方面讓學生不會面臨租金太貴、租不起情況。大學、社會各界或政府可搭建平台為非本地生提供租房的協助,長遠則增加大學撥款,以興建更多宿舍。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