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9月17日發表,回顧過去,特區政府積極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非本地學生來港深造,力推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但事實上,宿舍供應不足與租房亂象重生卻長年成為業界亟待破解的難題,甚至不少學生更誤墮騙案。特區政府日前推出「城中學舍計劃」,計劃與發展商合作,鼓勵發展商將旗下酒店及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但預計最快也要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短期內租房市場的壓力難以緩解。
為此,有學生提議,香港各大高校能否考慮給予校外租房學生一定的費用補貼;有專家建議,在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盡早規劃北都大學教育城的土地利用,通盤考慮宿舍用地,提前部署。
非本地生「一床難求」 學生倡校方給予租房補貼
隨着今年香港各大院校擴大非本地生招收配額後,今個暑假,在香港租房的人數顯著上升,其中非本地生佔比明顯增多。數據顯示,今年香港住宅租金持續上升,已接近歷史高位,其中大學附近的地區租金升幅最為顯著,大埔區天鑽的三房單位更以29,000港元獲內地學生承租,由此可見租房市場競爭之激烈。
另一邊廂,即使有幸申請到學校宿舍的非本地生,並不一定能高枕無憂。據教育局統計,2024/25學年,全港僅約4.4萬個宿位,卻需應付19.2萬名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需求。就讀香港教育大學碩士課程的Amy(化名)告訴記者,教育大學提供給碩士申請的宿舍抽中率僅約5%,而本科生方面,學校則每年都按需重新分配宿舍,「學生需額外參加宿舍活動累計分數,分數高的學生住得好。」Amy補充道。

就讀香港大學博士課程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學校雖然會優先非本地生申請宿舍,但研究型碩士及博士只能保證首年住宿,後續仍需要抽籤、參加活動、面試等形式申請續住宿舍。據陳同學透露,香港大學梅芳堂學生宿舍抽中率大約為30%,而香港大學賽馬會第三學生村(簡稱三村)則是以參加活動累計宿分及面試來申請續住。

有學生透露,宿舍活動原意是幫助非本地學生融入香港,但如今演變成宿位之爭,十分「卷」。不少同學在無法續住宿舍後,都需在校外重新租房,承受高昂的租房支出,希望學校日後能考慮給予校外租房學生一定的費用補貼。
發展商改裝意願不強 議員倡「稅務優惠」鼓勵
儘管特區政府日前推出「城中學舍計劃」,計劃與發展商合作,鼓勵發展商將旗下酒店及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但預計最快也要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短期內租房市場的壓力難以緩解,且部分發展商改裝意願不強。
有發展商告訴記者:「部分同行會更青睞政府目前發展旅遊業的前景,希望留下酒店做旅客生意。」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建議政府「行前一步」,在稅務優惠及發放津貼方面多做考慮。他亦建議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人才服務辦公室應將非本地生考慮在內,「人才辦在向『高才通』發布資訊的同時,可以同時向非本地學生發布,並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另外,他提議政府在北都大學教育城的土地規劃上,也應通盤考慮宿舍用地,提前部署。

此外,有業界人士向記者透露,希望本港各間大專院校能在非本地生支援方面承擔更多責任,擔當主要角色。學校在招收非本地生入學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學生辦事處或者服務處,增設針對學生校外租房的支援服務,包括提供合資格地產代理名單、免費法律諮詢與支援服務、開設防詐騙宣講會等系列活動,幫助不熟悉香港社會環境的非本地生可更快融入本港生活,將更多精力投放在學業上。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