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一場6000人的深夜撤離

【點新聞報道】近期香港大新聞不斷,作為記者,已連續戰鬥在新聞一線多日,9月19日更是早上8時就便已就位,上午與同事們一起順利完成了特首專訪的採訪攝製工作。孰料一單突發新聞在午後打破了平靜——鰂魚涌濱海街一個地盤發現戰時炸彈,大量市民開始疏散。

香港並非首次發現戰時炸彈,然而這次的炸彈對我來說卻不一般——我所居住的大廈正在發現炸彈的不遠處,未知是否需要疏散。不過還在公司的我,只能通過街坊鄰里和在附近工作的朋友們的討論了解現場情況。當陸續有人說自己收到通知要立刻開始撤離時,我隱約感覺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鰂魚涌濱海街一個地盤發現戰時炸彈。(網絡圖片)

此時網上消息還很亂,沒有人能明確說出究竟哪些地方的人需要撤離,人們開始有些惶惶不安。我所居住的大廈是否需要撤離?編輯部此時快速做出決策,派出記者去現場直播,同步聯絡當區區議員了解權威消息。

隨着現場第一手消息返回編輯部後,我們率先報道了新威園、中興大廈、華蘭花園等大廈的居民需要撤離,以及6個社區會堂將陸續開放給受影響市民入住的消息。同時,到達現場的記者也開始了現場直播,警察、消防、拆彈組⋯⋯到場的行動部隊越來越多,裝備也越來越多,很明顯,這顆炸彈對他們來說,也不一般。

由於現場情況複雜,警方記者會晚於原定時間3小時後終於召開,同時公布了這顆炸彈的真面目:該物件為一枚二戰時期遺留的美軍「AN-M65」標準空投炸彈。該炸彈長約1.5米,重約1000磅,內含約500磅高性能TNT炸藥,外殼完好無損,配備前置及尾置引信,性能相信仍然良好,具有極高的潛在危險性。

這就解釋了為何這枚炸彈如此棘手。警方曾7次處理類似炸彈,均顯示炸藥威力與二戰時期製造時相近,潛在風險極高。上次處理類似炸彈是2018年沙中綫鐵路工程先後發現的3枚1000磅空投炸彈,處理難度高,每次拆除炸彈時間由20個小時至26小時不等。因此,這次需要緊急疏散共18棟大廈、約1900戶市民,共有約6000人需疏散。

在警方公布18棟大廈的名字後,我懸着的心終於「死了」——所住大廈榜上有名。警方表示,有需要的住戶可以回去取必需品,但需要在當晚11時前撤離,預計9月20日凌晨2時開始拆彈工作。撤離的市民可以去社區會堂等暫時落腳。

想不到,2025年的這一天,我被一顆80年前的二戰炸彈弄得有家歸不得。

跟完記者會後已是晚上8時半,幾位上午跟進專訪的同事也主動留下來加班跟突發。我和朋友商量好借住後,決定回去一趟拿換洗衣服和必需品。坐地鐵到下午被暫時關閉的鰂魚涌站A出口,迎面而來的是幾位拿了大包小包行李的市民,這是一波撤離的人。馬路對面,停滿了接駁市民撤離的巴士、救護車和警車,一路上都有人行色匆匆地拖行李而行。

附近的居民陸續撤離,寵物也在撤離之列。(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附近的居民陸續撤離,寵物也在撤離之列。(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附近居民陸續撤離。(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附近居民陸續撤離。(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向大廈走的途中,先後被警方問了幾次去哪裏、做什麼,到住所大堂後,有警察問去幾樓,並多次強調要盡快下來,不要耽誤。樓下有警察在做登記,大門上貼了撤離告知書,來不及多看,拍了照,我衝上電梯,跑回家中「執包袱」。

快速收好東西後,下樓時我也被要求登記。警方問了名字、住在哪個單位、幾個人和聯繫電話,最後記錄了離開時間。因為他們最後要做撤離確認,需要核對住客名單和信息。大廈大堂放了不少救援物資和一張圈起需撤離大廈的地圖,我匆匆一瞥旋即被帶離現場。

大廈門口,有關愛隊和區議員詢問是否需要安排住所。若有需要,做完登記即可安排乘搭接駁大巴離開。不得不說,這次地區響應速度非常快,在確認撤離安排後,區議員和關愛隊快速出動,幫助居民、現場看到很多關愛隊成員扶老㩦幼,帶領居民離開。一場涉及6000人的撤離,在下午6時正式開始後,高效、有序進行,值得一讚。

隨後,我去到傳媒區輪替一直在這駐守還沒吃晚飯的同事。或許因為第一次經歷這樣的突發新聞,同事也忍不住想在現場再堅守一會兒。不久後,我們遇到了來現場了解情況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完成報道後已經是晚上10時許,考慮到同事第二天一早還有工作,我便讓她先離開,撤離的最後一小時我來蹲守。

晚上11時,現場已不見太多居民出入。(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平時亮起萬家燈火,今晚只有幾盞孤燈。(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最後這一小時,現場變化並不大,離開的人不像之前絡繹不絕,而是很久才會出現一些。很多人帶寵物離開,貓、狗、倉鼠,牠們晚上也要緊急撤離。大廈的燈一盞一盞暗去,平時亮起萬家燈火,今晚只有幾盞孤燈。

晚上11時,需要撤離的大廈仍有住戶家裏亮燈。(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晚上11時,需要撤離的大廈仍有住戶家裏亮燈。(點新聞記者蘇婷攝)

晚上11時,附近大廈仍有三三兩兩的燈火,警方即將開始入戶敲門清場。行動結束後,便會在凌晨2時開始拆彈工作,完成後會清理現場,確保安全後再陸續解除封鎖。

又過了半小時,清場工作還在繼續,記者也被陸續提示要離開一定範圍。周圍人聲淡了,記者群也逐漸散去,我再看了看黑夜中的家,轉身離開。唯有辛苦拆彈專家工作一夜,安全拆彈,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居民們才能在黎明中返歸。

(點新聞記者蘇婷報道)

相關閱讀:

(有片)鰂魚涌戰時炸彈|警方:炸彈長1.5米重1000磅 具極高性能及危險性

(有片)鰂魚涌戰時炸彈|警方:目標12小時內拆彈 以切割及焚燒方式銷毀

(有片+多圖)鰂魚涌戰時炸彈|18棟大廈需疏散 警方夥關愛隊開展工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手記|一場6000人的深夜撤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