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之光|《積極進取,賡續紅色血脈》——王彬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創知中學4A王彬的佳作《積極進取,賡續紅色血脈》,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積極進取,賡續紅色血脈》

創知中學 4A 王彬

八十年光陰流轉,歷史的烽煙卻從未真正散去,正如我的中史老師多說,我們不可忘、不能忘、不敢忘。站在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歷史節點,天安門廣場上鏗鏘有力的步伐聲、整齊劃一的方陣列隊、呼嘯而過的空中作戰梯隊,無不訴說着一個民族從屈辱到奮起、從苦難到輝煌的偉大征程。這場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堅定宣示——我們要在抗戰精神的照耀下,積極進取,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抗戰精神誕生於民族存亡之際,淬煉於血火交融之中。這種精神凝聚着中華兒女最深沉的力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這種精神,支撐着中華民族在最黑暗的時刻迎來勝利的曙光。

閱兵式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劉老庒連」等英模部隊的旗幟獵獵作響,每一面戰旗都承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年輕戰士們堅毅的目光、挺拔的身姿,無聲地訴說着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這種傳承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積極進取,是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昔日的戰場硝煙已然散去,但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上同樣需要攻堅克難的勇氣。科技創新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深化改革中的硬骨頭,鄉村振興路上的新挑戰,都需要我們發揚抗戰精神中那種不畏艱難、敢打硬仗的作風。培養與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用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壁壘。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正是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的回響。賡續紅色血脈,需要我們將歷史記憶轉化為前進動力。在南京大屠殺的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的鮮花常年不斷。這些歷史的見證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復興之路任重道遠。

以實力捍衛和平,是對歷史最好的告慰。閱兵式上展示的現代化裝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昭示我們捍衛和平的決心和能力。從當年的「小米加步槍」到今天的機械化資訊化裝備,人民軍隊的跨越發展正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縮影。這是對實現中國夢的有力力量。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抗戰精神之光,照亮了中華民族的過去,也指引着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帶着這份精神力量,以積極進取的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讓紅色血脈在我們身上繼續流淌,共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壯麗篇章。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定能不辱使命,以今日之奮鬥,告慰昨日之犧牲,開創明日之輝煌。

相關閱讀:

抗戰精神之光|《抗戰精神·光輝永存》——顧梓燊

抗戰精神之光|《山河猶帶英雄氣,紅旗漫卷復興魂》——翟心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戰精神之光|《積極進取,賡續紅色血脈》——王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