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之光|《抗戰精神·光輝永存》——顧梓燊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即日起至9月12日特別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三顧梓燊的佳作《抗戰精神·光輝永存》,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抗戰精神·光輝永存》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中三顧梓燊

烽火連天的歲月雖已遠去,但歷史深處那盞以民族魂點燃的精神明燈,至今仍照耀着中華民族的心靈版圖。抗戰精神,是血淚鑄就而成的堅韌豐碑,更是穿越時代風雨的精神火炬,其光輝跨越世紀,依舊灼灼不息。

戰火所淬就的民族脊樑,是面對強敵時迸發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當山河破碎之際,無數普通人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農民放下鋤頭握起槍桿,學子擱置筆墨奔赴戰場,婦女縫製征衣支援前線。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覺醒,打破了地域、階層與觀念的隔閡,凝聚成四萬萬同胞共同的心跳。正如重慶防空洞裏傳出的讀書聲,延安窯洞裏搖曳的燈火,這種在絕境中堅守文化根脈的執着,正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不絕的真諦。

這份從山河破碎中淬煉出來的精神火種,是對和平與正義的堅定信仰。中國戰場牽制日軍主力達七十餘個師團,以3500萬軍民傷亡的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衡陽守城戰血戰四十七晝夜,台兒莊巷戰每寸土地皆浸透鮮血,這些壯烈篇章背後,是對人類公理的捍衛。這種超越民族主義的國際擔當,使抗戰精神與人類共同價值緊密相連。

時至今日,當年的抗戰精神化作抗震救災時逆行者的腳步,成為科研攻關中不眠的燈塔,體現在脫貧攻堅裏駐村幹部的足印。這種精神不再僅是戰火中的吶喊,更是一種日常化的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盡職盡責,在危機時刻的挺身而出,在國際舞台上的不卑不亢。它時時提醒我們:和平年代同樣需要戰場上的勇氣與擔當。

歷史的硝煙必不會隨風飄散,被世人忘記,而是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更加時刻提醒我們從哪裏來,更要帶着什麼走向更遠的未來。每當中華民族再次面臨挑戰時,抗戰精神必會如地下伏流般奔湧而出,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力量。這道穿越時空的光,照見過往的犧牲,照亮當下的科技強國之路,更昭示美好和平未來的方向——一個不忘來路的民族,才能在這個資訊與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始終屹立不倒,而變得更加雄厚。

抗戰精神從未沉睡,它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兒女精神基因中永不褪色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單單在史冊中長明,更在你我手中傳遞——是社會上的精益求精,是面對困難的不退縮,是對國家大義的自覺擔當。唯有每一代人都做「抗戰精神的火炬手」,國家人民的前行之路,才能永遠有光照耀,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前方,步履不停。

相關閱讀:

抗戰精神之光|《國魂賦》——林毓溥

抗戰精神之光|《閱兵震撼我心,三晉抗戰精神伴我香江行》——王中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戰精神之光|《抗戰精神·光輝永存》——顧梓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