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五邑司徒浩中學4A廖詠宜的佳作《照亮未來的光》,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照亮未來的光》
五邑司徒浩中學 4A 廖詠宜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現在開始。」隨着這句莊重的宣告,閱兵儀式正式啟幕。
「請全體肅立!」原本喧鬧的教室瞬間沉寂,連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響都消失了。禮炮轟鳴,一聲接着一聲撞在心上,轉頭時,升旗隊正踏着整齊的正步走來——他們的步伐鏗鏘有力,神情肅穆如鬆,和學校裏的升旗儀式截然不同。伴着禮炮的節奏,國旗被穩穩升至高空,獵獵飄揚。那一刻我忽然懂了,這面五星紅旗舒展的模樣,本就是祖國最挺拔的姿態。
國歌奏響,天安門廣場上的人群齊聲高歌。畫面裏,白髮蒼蒼的抗戰老兵顫巍巍抬手敬禮,紅領巾們挺直腰桿、目光堅定,兩代人的身影在國旗下重疊。「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隔着螢幕,我卻覺得歌聲像潮水般湧來,靈魂都在發燙。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在學校參加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活動,那次去筲箕灣,導遊全程為我們講解香港的歷史:講述當年百姓在戰火中掙扎求生的艱難,也說起當地防禦裝備與侵略者的巨大差距——正是這些具體的過往,讓書本裏「落後就要捱打」的文字,變成了看得見、摸得着的沉重。
從前我總嫌歷史書厚重,每次考試前翻書、學期末收拾書桌時,都會忍不住抱怨幾句「這麼重」。可看完閱兵再回想博物館的所見所聞才明白,書本的重量算得了什麼?當年先輩們為了守護家國,扛着簡陋的武器奔赴槍林彈雨,他們中太多人的姓名從未被寫進史冊,犧牲時甚至沒能留下一句囑託,可他們依舊義無反顧——因為他們知道,這一代不站出來,下一代就要面對更大的苦難,祖國需要他們擋在前面。
閱兵場上,陸軍、海軍、空軍、武警部隊的方陣依次走過。我知道,為了這場亮相,他們背後藏着數不清的汗水與堅持。若有人看完這般景象仍無動於衷,甚至覺得睏倦,真該去觸摸那些歷史的痕跡: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無數同胞在苦難中逝去的生命……每一頁都浸着血淚,提醒着我們如今的安穩從何而來。我常常遺憾,歷史的篇幅太短,沒能記下所有犧牲者的姓名,那些無名英雄,同樣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當武器裝備展示環節開始,我徹底被震撼了。空中裝備有殲-20S、轟-6N等先進機型;戰略力量陳列着東風-5C、巨浪-3等國之重器;陸海裝備裏,鷹擊系列導彈、99B坦克、191遠程火箭炮威風凜凜;反導與信息戰裝備如紅旗-19、紅旗-20,更是守護家國的堅實屏障。聽着主持人的講解,再對比博物館裏那些老舊的裝備,我才真切感受到,國家的進步早已超出想像——從前我們要向他國仰望學習,如今卻是其他國家在認真評估中國的軍事實力,這份底氣,是一代又一代人拚出來的。
那一刻的驕傲,幾乎要從心裏溢出來。要是有尾巴,我恐怕早就翹到天上去了;即便沒有,嘴角也一直揚着,快咧到了耳根。
整場閱兵近兩個小時,當最後一個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我才從極度的震撼與激動中緩緩「回魂」。站起身時,久坐的酸麻和生理上的急切一併襲來,這才驚覺自己竟全程未曾移開過半步。我這才起身去廁所。路上滿腦子都是「祖國真厲害」——正是因為祖國強大,我們才能安穩地坐在教室裏看直播。這份安穩,不是憑空來的,是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是如今的軍人用堅守守護的。
我們應當永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那些犧牲不是過往,而是照亮未來的光;這份和平不是終點,是我們開創未來的起點。唯有記住博物館裏的艱難、閱兵場上的榮光,才能更懂珍惜當下,讓歷史的悲劇永不重演。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