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這句經典黃梅戲《女駙馬》中的唱詞,一度被譽為最強「凡爾賽」,引發諸多年輕觀眾的討論與共鳴。11日晚,這句朗朗上口的唱詞再度響徹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中國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一開口便喚起國人共同的文化記憶,獲得台下熱烈反響。9月10日至11日,「國風國韻飄香江」品牌項目為本港觀眾帶來經典黃梅戲《羅帕記》及《女駙馬》,此次訪演由韓再芬帶隊,攜劇院眾多優秀藝術家呈現戲曲經典。


點新聞記者在《女駙馬》演出現場所見,劇場內不止有老一輩觀眾重溫兒時記憶,更有大批90後、00後青年前來觀賞,他們對劇中笑點的反應尤其敏銳,謝幕時的掌聲更持久不斷,可見黃梅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受眾群體正逐步年輕化。韓再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亦就此暢談黃梅戲發展的守正創新,指與時俱進的表達方式可拉近戲曲與觀眾的距離,而劇目中對「大女主」馮素珍的深入刻畫,更以深刻而生動的方式為女性觀眾帶來啟迪。

笑點與共鳴最圈粉 黃梅戲「守正創新」煥新生
多次赴港演出皆收穫極佳效果,韓再芬直言,每次來港登台都會發現喜歡黃梅戲的人越來越多。她回憶,今次演出中台上台下有着很緊密的互動,演員們深深被觀眾的熱情感染,「說明我們的戲真正走進了觀眾的心裏,這是最美好的事情。」如今越來越多年輕觀眾走進劇院看戲,韓再芬樂見戲曲受眾年輕化,因為這種現象印證了「美好的事物總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她表示,中國傳統戲曲有很多值得年輕人去接觸、親近和感知的內容,這些美好的戲劇會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韓再芬以自己扮演過多次的馮素珍為例,指這一角色對當代女性有很深刻的借鑒意義。「現在年輕人不都在講『大女主』嗎?馮素珍就是這樣一個角色」,韓再芬讚馮素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女主」,她多才多藝、忠貞不渝,以非凡智慧為自己爭取到圓滿的結局。而這位「大女主」的敘事並不嚴肅,相反當中有很多笑點體現她的樂觀、機敏,很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韓再芬指,這是因為「時代在變,但有些核心的東西,比如人性,是永恒不變的。」《女駙馬》雖然是古裝扮相,但故事的核心很現代,這使得它跨越時代依然能留存下來。
韓再芬續指,在發展迅速的當下,各行各業都在思考如何做好「守正和創新」,對於戲曲這一傳統藝術門類而言,就是要去書寫那些亘古不變的人性的美好,這種美好多了,藝術形式作為載體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吸引更多年輕受眾。

青年觀戲新取向:要「好聽好看」且與時俱進
「竟然感覺選段的內容很有趣!」第一次聽黃梅戲的觀眾王小姐表示,《女駙馬》的表演顛覆了她對戲曲較為嚴肅、一板一眼的刻板印象,相反當中的橋段十分有趣,演員的唱腔和表演亦非常生動,能很好地帶動起年輕人的情緒。王小姐大讚韓再芬的精湛表演,指其女駙馬的形象既英氣又秀氣,一亮相即驚艷四座,希望未來還可以在香港的校園內接觸到更多傳統表演形式。
觀眾黃先生和家人一連兩晚來聽戲,他表示自己此前並不熟悉《女駙馬》的情節,很開心今次能通過如此精彩的演出了解這個故事,讚《女駙馬》劇情精彩、傳遞了很多美好的情感。女兒黃小姐則表示,自己偶爾會陪伴父母一起看戲,與父母不同的是,自己聽到戲曲的曲調很難被引起回憶或情懷,因此評價標準則是「這首歌好聽、這個劇好看,我才會想再來看。」

此外,黃小姐認為戲曲的內核與表現形式要與時俱進,這樣才會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她表示《女駙馬》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因為這個劇目並不一味強調傳統美德,而是更多地聚焦女性角色,讓人們更多關注她們身上的優秀品質。黃小姐希望未來的戲曲表演可進行更多樣化的嘗試,加入現代元素以貼合當代人的價值觀。

面對香港觀眾對黃梅戲的滿溢熱情,韓再芬直言大家的喜愛是很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她希望未來每年都能在港登台,與大家相約劇場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樹上的鳥兒成雙對」、「誰料皇榜中狀元」,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唱詞傳了一代又一代,「永恒的人性」是傳統戲曲能夠跨越時代的基礎。而如今,黃梅戲表演形式越來越生動,觀眾構成也漸趨年輕化,這種轉變不僅證明傳統藝術有「常演常新」的魅力,更預示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新路徑,即探索現代化表達、強化女性敘事,以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鳴,在年輕一代心中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