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當地時間8月1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北約秘書長呂特等歐洲七個大佬,「不請自來」齊聚華府,表面上是為澤連斯基撐腰打氣,實際上是在俄烏談判中,不甘心歐洲被踢出局,所以必須上桌。
當地時間8月17日,特朗普發布貼文:「如果澤連斯基願意,他可以幾乎立即結束和俄羅斯的戰爭,或者他也可以選擇繼續戰鬥。12年前奧巴馬任職期間讓出的克里米亞無法收回,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特朗普的貼文像是「大戰前的檄文」,直接給歐洲領導人及澤連斯基劃下「紅線」。會面前特朗普劃下這條「紅線」,就可以斷定歐洲領導人此次到訪華府,很難取得成果。
到訪前精心排練 被特朗普一招化解
8個領導人到訪前,在歐洲進行了多次排練。事前,外界普遍認為7個歐洲領導人會和澤連斯基一起會談,這樣可以抱團施壓特朗普,結果被特朗普一招輕鬆化解。白宮提前公布日程安排,特朗普先見獲邀的澤連斯基,然後和澤連斯基一同和不請自來的歐洲領導人會談,根本不給澤連斯基和歐洲領導人「通風報信」的機會,導致來華府之前演練的劇本直接重寫,措手不及。
歐洲領導人團拜式到訪華府,多場會面後,效果甚微。特朗普再次在歐洲領導人面前展示,自己才是話事人。
普京和歐洲領導人到訪 禮儀天壤之別
「特普會」剛剛落幕3天,特朗普邀請澤連斯基到華府進行施壓,聰明的澤連斯基先到歐洲商量對策、進行綵排,7個歐洲領導人心有不甘,組團助陣,希望從「排除在外」重新回到桌上。
筆者對比媒體發布的特朗普3天前後的接待禮儀,發現區別很大。筆者明白這與獲邀參會還是不請自來參會有一定關係,但是歐洲7個領導人都是響噹噹的重要人物,也是美國盟友,理應高規格接待,結果卻是不但遭遇冷接待,還要在會議室等待特朗普和澤連斯基會談結束才能見到特朗普。
普京此次為獲邀到訪,特朗普提前30分鐘到達、紅地毯迎接普京,兩人一同搭乘特朗普專車離開機場抵會談地點,此次會面亦設聯合記者會;澤連斯基亦為獲邀到訪,特朗普在門口迎接,給予充分尊重,而澤連斯基也非常識趣地把軍裝換成了無領帶的正裝。兩人談話,澤連斯基在開場10秒鐘,說了4次感謝,這對於特朗普來講非常受用,因此會談沒有出現激烈交鋒。另外,澤連斯基亦改變赴約之前一直要求先停火再談和平協議的想法,逐漸和特朗普的要求一致,因此沒有出現2月份被趕出白宮、連盒飯都取消的場景。
不請自來的歐洲領導人抵達機場,雖然貴為美國重要盟友,但並未看到機場鋪設紅地毯,甚至到白宮時,理應特朗普在門口迎接,卻換成了國務院禮賓司司長莫妮卡•克勞利。歐洲領導人還要在會議室等待特朗普和澤連斯基談完,才能參加下一輪會談。會談進行到一半,特朗普中途離開、中斷會議,打電話給普京通報現場情況,讓歐洲領導人再次尷尬地等待特朗普回來。本次以為抱團到訪華府,可以達到目的的歐洲領導人,此次幾乎是「鎩羽而歸」,臉面徹底被丟進了大西洋。
會談現場 特朗普「大殺七方」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會談後,澤連斯基改變立場,不再提先停火再談判,而是希望美國和北約提供安全保障,澤連斯基已經被特朗普擺平的消息,歐洲領導人根本無從知曉,當他們還在按照劇本演戲的時候,特朗普已經懟了又懟。特朗普被歐美媒體批評,「特普會」的惡氣終於在這場歐洲領導人會面中發洩了出來,大殺七方,讓歐洲領導人徹底洩了氣。
會談現場,一條長桌,座位安排非常符合特朗普喜好。特朗普坐在中間,一邊是梅洛尼,另一邊是馬克龍,兩側是英國首相斯塔默和德國總理默茨,而馮德萊恩和呂特等人就坐在對面。最不受待見的德國總理默茨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個說先停火再談和平,特朗普直接回懟:「在我調停的六場戰爭中,從未有過先停火。」
當事方澤連斯基已緊急修訂立場,不再堅持先停火,作為非戰爭當事方的默茨卻跳腳反對,不被特朗普懟有可能嗎?馮德萊恩更是有趣,以為換個說法:「必須保證每個烏克蘭的孩子回家,這是我們主要目標之一。」可以得到特朗普認同,沒想到特朗普根本就不理馮德萊恩這個話題,直接回覆,「大家來到這裏是為了不同的目的,但幾周前,歐美達成了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協議。」特朗普這個打臉簡直是絕了,馮德萊恩主導談判的歐美關稅協議正在被歐盟成員國大肆批評,認為不可以接受,是不平等條約。以為小孩子回家的話題,可以讓特朗普接受,結果被特朗普以大家各有目的、各心懷鬼胎,別以為我不知道。
筆者認為,氣勢洶洶而來,垂頭喪氣離開的歐洲領導人,「偷雞不成蝕把米」,回去還要繼續面對他們口中的烏克蘭和平、歐洲和平,不但要籌集資金支持烏克蘭,還要增加國防預算,因為他們在大範圍會談中都聚焦於烏克蘭和平、歐洲和平,這正中特朗普下懷。既然要和平,那就回去提高國防預算,變相助力了特朗普一直施壓歐洲提高國防預算到3.5%的戰略。
接下來就要看即將登場的美俄烏三方會談。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