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當地時間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加拿大關稅從25%提高至35%,新關稅8月1日生效。他亦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對數十個國家或地區徵收10%至41%不等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簽署這個行政命令以後,表明這個由他發起的全球關稅戰進入了收尾階段,除中國等少數國家以外,無力反抗的其他國家選擇了多輪談判磋商獲得「優惠關稅」以及不反抗接受特朗普關稅。既兌現了競選衝諾,又成功的改變了二戰以來的國際貿易秩序,暫時以美國拳頭最大、最硬結束。
獲得繼續豁免90天的中國以一己之力,維持着以WTO為規則的國際貿易經濟新秩序。
中美第三輪談判繼續延期
7月28日至29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美國財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率領的美國代表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了新一輪會談。本輪會談,是繼日內瓦會談、倫敦會談以後的中美雙方第三次高級別的經貿談判。本次會談,並沒有像5月10日至11日的日內瓦會談一樣,發表聯合聲明,是在前兩次會談達成中美貿易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磋商,以及為即將到期的關稅暫停期再度延期90天。
中美貿易談判逐漸深入 前景光明
參與談判的中美雙方代表均坦言,瑞典會談是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深水區」,雙方討論的問題已經從開始的稀土管治問題、出口芯片管治增加到了美國對中國十五五規劃制定開始關注等更為宏觀經濟合作問題。
談判結束後,商務部副部長、中國首席談判代表李成剛積極評價本次會談富有建設性,中美雙方都認為維持穩定的貿易關係、保持密切溝通非常重要,致力於繼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健康發展。根據雙方共識,中美兩國將繼續推動美方已暫停的「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繼續延長。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對外表示,中美進行了建設性談判,但貝森特、格里爾都將是否進行休戰延期的決策權給了特朗普,彰顯馬屁內閣官員對特朗普的懼怕。當地時間7月30日下午,特朗普對媒體表示,他認為美國會和中國達成一項「非常公平」的協議。
美國敲打印度 意在北京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8月1日起,印度出口到美國產品會徵收25%關稅。這對於一向不是美國盟友卻勝似盟友的印度來說,絕對是壞消息,這個稅率僅僅比4月初的26%少了1個點。特朗普公開警告印度,如果繼續購買俄羅斯原油,將會徵收次級關稅,對印度施加二級制裁。
印度、中國都是俄羅斯原油的採購大戶,特朗普針對印度的威脅,有敲山震虎、警告中國的意味。外交部發言人針對美方的威脅表態,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採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美國的敲山震虎的威脅被外交部發言人輕鬆化解。
訪華對特朗普吸引力巨大
特朗普多次對外聲稱,北京已經向其發出邀請函。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渴望早日訪華。按照可能的時間進行推測,一個是北京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另一個是10月30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辦的APEC峰會期間。
如果特朗普能在重回白宮第一年內訪華,將會成為近8年來美國總統的首次訪問,對特朗普而言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距離9月3日的活動,還有約1個月的時間,對於中美雙方來講,時間都非常緊張。如果近期中美外交及經貿官員加強密切接觸,那麼9月份特朗普訪華的可能性會更加大。
按照特朗普7月31日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大約70多個國家或地區收到了特朗普的關稅信,分別被徵收10至50%不等的關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關稅繼續延期90天,中美雙方繼續談判。美國盟友英國被徵收10%;歐盟、日本、韓國被徵收15%;拉丁美洲的巴西被徵收50%;瑞士被徵收39%。美國的兩個鄰居待遇完全不同,加拿大被徵收35%關稅,墨西哥繼續獲得豁免延期。
筆者認為,從各國對特朗普關稅的反應來分析,特朗普「霸道」改變了全球貿易規則。「買空賣空」的特朗普通過各種施壓、恐嚇威脅基本上實現了他的競選承諾,雖然給美國帶來了關稅收入,真正為這關稅買單的是美國人還是出口到美國的許多國家的企業,誰受的傷害最大,還需觀察。
但全球貿易的話語權已經從過去的舊模式轉變到了特朗普模式,不管是投資美國、購買美國軍火、農產品、對美國產品敞開市場零關稅等等,都是赤裸裸的敲詐和威脅。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雙邊協議代替了過去行之有效實施多年的WTO多邊規則,特朗普贏了這一局,但是受傷最大的就是二戰以後的貿易秩序被打破了。
美國這一新的貿易規則體系會否被全球接受,一是考驗特朗普關稅對其他國家的傷害到底有多重,二是這些國家是否像中國一樣,有挑戰美國權威以及維護WTO規則的勇氣和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