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緊大學資助學額門檻 高才家長急謀「插班攻略」 DSE培訓機構電話被打爆

【點新聞報道】香港特區政府7月31日公布修訂有關「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規定人才子女必須在港居住滿兩年,方可以「本地生」身份獲政府資助。新政一出,迅速引發不少「高才通」家庭熱議。有家長緊急調整升學規劃,計劃提前赴港插班以滿足條件,亦有家庭因香港插班競爭激烈選擇留守深圳。業界預料,新政將影響近年火爆的內地DSE培訓市場格局。

內地家長:有提前赴港亦有留守深圳

孩子正在深圳公立學校升讀六年級的張太太果斷決定用接下來一年時間準備,讓孩子到香港升讀中學。她直言,「從昨天開始,諮詢了好幾個機構,都在建議盡快到香港,中一算是一個『黃金插班點』,名額多一些,再往上競爭就很激烈了。原本計劃是在深圳港人子弟學校就讀,或者等高中在機構讀DSE全年班,但現在看來,直接到香港會更穩妥。」但她考慮,從深圳公立學校轉軌香港,挑戰不小,「最主要是過語言關,之前已經給孩子規劃報讀英語補習班,內地老師一個小時400元左右,換到香港老師一個小時要800元,費用翻倍。除此之外,香港課程重視分析總結,闡述個人觀點,跟內地的學習理念有所差別,這些都需要慢慢適應。」

女兒在深圳一家國際學校修讀DSE課程的黃太太則表示,要不要提前兩年到港,取決於家庭成員的工作需求。黃太太指,去年讓女兒由公立學校高一轉軌到國際學校,降級讀中四課程,剛剛經歷一年的磨合期,沒曾想又遇到新政策出台,重新陷入要不要赴港的選擇難題。但她表示理解,申請香港的學生數量眾多,對香港本地學生也有一定影響。她指,先生目前在港資公司派駐內地分公司工作,一家人主要居住在深圳。商量之後,一家人仍計劃讓女兒繼續在深圳就讀,最主要是考慮到近兩年香港插班競爭激烈,很難申請到理想學校。

深圳:DSE補習機構暴增40%

8月1日上午,一位培訓機構的港籍課程顧問向點新聞記者表示,「昨天香港人才子女新政出來,我們的電話都被打爆了,接下來我們可能做課程輔導,還會側重為家長規劃香港升學這方面的業務,讓學生提前2年到港。但我們也在等待政府的具體細則。」

他介紹,機構原本主力做國際課程補習,但過去數年隨着香港人才政策出台,加入港籍申請DSE課程的學生越來越多。師資方面,他表示,深圳許多機構的優勢在於可以吸引到香港本地老師,機構原本就有不少港籍老師任教,開設DSE課程亦有優勢,這也是不少國際課程機構主流的轉型路線。

記者了解到,目前香港學生在深圳讀DSE課程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港人子弟學校或者公辦學校的港人子弟班,其次是香港教育品牌或者補習機構跟民辦學校合作在校內開辦相應課程,即「校中校」。教培機構新東方今年亦宣布和深圳博納國際學校合作開設DSE寄宿全年班,主要分為一年班和二年班兩種班型,學生在博納學校上課,可以共享學校的設施設備,師資方面主要由畢業於港校或海外院校的教師組成。還有部分家長會選擇直接在機構補習上DSE全年班,費用從數萬元(人民幣)到20萬元一年不等。

隨着香港DSE課程在內地熱度飆升,有資深升學規劃老師介紹,深圳的DSE補習機構至少增加了40%,甚至一些內地培訓機構也增開DSE培訓班招攬生源,良莠不齊,令人眼花繚亂。

廣州:機構家長齊挺港新政

位於廣州南沙、專營DSE升學輔導的曾先生表示,新政公布後機構已第一時間研究政策影響。他稱,「我們機構內大多數學生本身就是在港出生,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高才通子女佔比並不高,因此預計短期影響不大。」他認為,任何政策調整都涉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平衡,社會對公平的理解亦屬相對。「政府今次明確規則、設立門檻,可以維持香港教育資源的公平性,也能讓真正有意落地發展的家庭得以優先受惠。」

據報道,廣州擁有不少DSE補習培訓機構,開設DSE課程的學校亦不少,包括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新僑學校、廣州中黃港澳子弟學校、廣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

對於香港此次新政,在廣州定居、子女持有香港永居身份的徐女士向記者表示,政府今次修訂屬「合理並公平」,有助釐清本地生身份界線,「這幾年確實有不少中介機構,透過人才計劃協助家庭來港,繞過內地高考激烈競爭,改走DSE途徑入讀香港的大學,甚至對接海外升學資源。」

徐女士表示,DSE制度本身開放性強,既可報讀本港大學,又可申請海外高校,因而吸引不少有意「另闢蹊徑」的內地家庭。她認為,政策推出後將促使內地中介機構在宣傳及操作上更謹慎負責。「尤其是一些DSE補習機構,也需重新定義客戶群體的『本地生』身份,不能再一概而論。」

上海:港培訓機構搶佔先機

「之前的『港寶』(指雙非學童)們陸續到了升學的年紀,加上近年香港人才引進計劃的實施,使得這兩年DSE培訓課程火爆起來。」英皇教育上海校區校長縱克告訴記者,作為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培訓機構,英皇教育正是看到了內地學生對於DSE考試培訓的巨大需求才開始拓展內地市場,已先後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地設立培訓點。「我們做過調研,上海這邊港籍生,包括近兩年辦理了受養人身份的學生越來越多。上海校區是去年9月份設立的,從最開始十幾個學生,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個學生。」

縱克說,其實內地的DSE培訓是從2020年開始火起來的,「那個時候因為疫情原因,很多香港的跨境生有這個培訓需求,於是從深圳那邊開始做起了DSE培訓。」近兩年,DSE培訓在粵港澳大灣區之外也愈發火爆。

相較於越來越「卷」的內地高考,更低的競爭壓力也是DSE成為「香餑餑」的原因之一。「參加DSE的考生基本每年只有約5萬人,但是從升學比例來說,有20%可以進入香港前三的高校就讀。這比起內地高考來說,競爭壓力小很多。」不僅如此,縱克提到,近兩年,受國際形勢影響,赴港就讀也變得更加具有性價比,「從近兩年學校排名和後期就業表現來看,香港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對於香港修訂「本地生」定義,縱克表示,這對內地的DSE培訓機構確實會造成一定影響,可能在收生方面損失部分生源,「不過這個影響還好,今年這一年不會有任何變化。後期,我們會根據不同學生重新做規劃安排,比如針對需要連續兩年居港的學生,我們會重點聚焦幫助他們備考插班。」

北京:十餘所學校開設DSE課程

在北京,DSE課程也成為學生和家長一個新的熱門選擇。記者查詢獲悉,至少有十餘所學校開設DSE課程,年收費一般在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多為近兩年最新開設。其中,有一所為公立學校——北京日壇中學,其餘均為民辦學校。多位家長表示,選擇學校時會將辦學時間和歷史成績放第一位,其次是看師資,有沒有香港名師授課。第三則是看教材和教輔情況,最後再看學校環境。從已有畢業生的幾所學校的錄取成績來看,多數學生選擇香港地區高校,少部分學生選擇了英美加澳等其他國家高校。

據了解,北京多間開設有DSE課程的學校都有香港「資源」,有的還會和香港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有家長表示,不少學校對入學成績有較高要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北京的學校和機構都在不斷完善自己的課程設置、師資等,但仍有不少學生選擇前往深圳的學校或機構學習。「經過反覆對比,感覺北京的機構相對來說積澱沒有深圳深厚,選擇也沒有深圳這邊多。」有家長表示。

近期,北京多所學校正在舉行多輪訪校和入學測試活動。有家長表示,今次DSE「本地生」定義新規將是自己諮詢和關注的重點之一。

(點新聞記者李望賢、夏微、江鑫嫻、盧靜怡報道)

相關報道:

政府收緊大學資助學額門檻 人才家庭有話說

政府收緊大學資助學額申請門檻 尚海龍:有內地家長安排子女來港插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政府收緊大學資助學額門檻 高才家長急謀「插班攻略」 DSE培訓機構電話被打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