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煒
據媒體最新報道,深陷債務危機的本港老牌地產發展商,「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系旗艦上市公司新世界發展的債務重組迎來曙光,各債權銀行經過漫長膠着的拉鋸磋商,終於在6月底期限前同意給予一筆總額達112億美元(折約882億港元)的再融資。這筆本港金融史上規模最大的企業再融資項目,使得新世界發展得以償還2025年即將到期及2026年到期的共630億港元債務,將還債高峰期大大推遲到2027年和2028年,為企業處理危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為達成此次再融資協議,新世界發展抵押了旗下共40餘處優質物業,包括本港核心區域(如尖沙咀、銅鑼灣)的多個地標,如K11藝術購物中心和瑰麗酒店等高端商業和酒店資產。中國銀行(香港)、滙豐銀行和星展銀行作為牽頭安排行亦積極協調,終於取得了其他中小銀行的諒解,同意了此次安排。
說起新世界發展的此次債務危機,可謂由來已久又驚心動魄,牽動了監管層和市場的極大關注。截至今年初,新世界發展債務總額超過1500億港元,其中320億元短期債務需要在2025年內償還,而公司賬面現金僅餘210億港元,流動性壓力明顯。屋漏偏逢連夜雨,2024年又錄得了二十年以來首次巨額虧損196億港元。行政總裁鄭家第三代鄭志剛先生引咎辭職,心有不服的他透露,新世界高槓桿問題自其2020年接任行政總裁之位即已存在。筆者翻查上市公司年報,其負債總額和凈負債率確實在2015到2020年就已逐年大幅上升,顯示在地產上升周期,公司亦追隨了彼時盛行的「高槓桿、高周轉」地產開發模式。
所幸公司主要發展區域始終未遠離本港(投資資產佔比約70%,收入佔比約40%),又以銀行貸款為主(佔比60%-70%),兼之近期股市回暖,地產信心亦有所恢復,各家銀行和監管機構綜合評估違約利弊(根據巴克萊銀行數據,新世界在港資產約3500億港元,如果發生債務違約,標普測算將致本港樓價再跌7%),天時地利人和下才促成了此次再融資協議的達成。如果換到兩年前的內地,「大到不能倒」的故事是要挾不到監管機構的。
總結過去和現實中諸多企業面臨困境甚至絕境的教訓,相當多是敗在「有資產沒現金流」上。這個淺顯的財務原理,早在我們小時候玩的「大富翁遊戲」中已經有所啟示:不斷地花錢買地、蓋樓、升級酒店,現金儲備不斷減少,一旦骰子擲到別人的領地,手頭現金不足以支付過路租金,即便有再多的資產也只能宣布破產敗北。新世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其實就經歷過一次債務危機,其時二代鄭家純先生接手後積極進行併購,導致負債大幅增加釀成危機,要勞煩本已退休的鄭老先生復出收拾局面,才使公司經營重回正軌。所以,克服人性的慾望,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是每一個企業家要不斷反躬自省的。再者,家族企業更應建立制約機制,避免一言堂,劃定債務紅線並嚴格執行,絕對不能逾越,新世界二度面臨債務危機說明公司在這方面的管治架構是欠缺的。
與新世界發展的涉險過關不同,在本港久負盛名,首創「冰皮月餅」的大班麵包西餅公司黯然結業。無論公司負責人廖志強先生當初是出於何種判斷,以洋行精英退休的財富自由輕鬆之身,願意接手經營這一盤實業,本身值得敬佩。而面對當下的困境,與其不斷擴大債務苦苦支持,未來可能失血越來越多,選擇早做止損,亦不失為明智的商業考慮。很多人買賣股票的投資誤區,是會把賺錢的好公司股票沽出止盈,去撈底補倉差公司下跌虧損大半的股票,殊不知好公司會繼續幫你掙錢,股價會繼續走高,而差公司會繼續虧錢,股價低位可能還會更低。只是,能認識到此道理並知行合一的投資者還是少數,畢竟克服人性不易。
所以,要避免和解決危機,克服人性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研究人性的社會科學從來就不應該偏廢。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