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網上營養資訊逾四成誤導 斷食蒸發肌肉 生酮煎熬心肝

【點新聞報道】近年不少市民嘗試流行飲食法,但這些方法未必能帶來減肥效果,分分鐘更會損害健康。有機構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倚賴社交媒體等訊息去調整飲食習慣,但逾40%網上營養資訊存在誤導成分,例如「生酮飲食可以減肥而不需要捱餓」、「用豬油炒菜,增加Omega-3的攝取」以及「多吃鹽!能消炎」等,有關資訊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網傳用豬油炒菜,增加Omega-3的攝取。

香港營養學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及都會大學,於今年3月至5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916名成人,發現近40%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款流行飲食法。他們當中,最多人採用間歇性斷食(51%),其次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43%)及高蛋白質飲食法(21%)。原因方面,76%受訪者是為了體重管理,其次為改善健康(56%)及預防疾病(25%)。絕大部分人是透過社交媒體、電視或親朋獲取「健康飲食」資訊。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及三份蔬菜,惟調查發現僅少於5%受訪者每日進食足夠蔬菜。

另外,香港營養學會隨機抽樣調查136個網站中所提供或轉載的「減肥資訊」,發現當中42%有誤導成分。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及英國註冊營養師丁浩恩昨日在記者會表示,許多市民認為網上資訊可靠,但許多網上健康資訊其實是「偽科學」,未經臨床實證,甚至屬無稽之談。他舉例指出,飽和脂肪可增發炎及患癌機會並引致心臟問題與腦退化等,各地政府都呼籲應減少攝取,網上卻有資訊宣傳「用豬油炒菜」。他續說,生果儘管有果糖,但實際是低升糖食物,形容「飯後生果是慢性自殺」的說法無稽。

巿民傅小姐曾嘗試「168間歇性斷食法」(即一天之中16小時禁食,並把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她說:「試了三至四個月,效果不是太理想,心情也不好,另外也很難堅持。」巿民許女士說:「有些人一天只吃一餐,覺得這樣不健康,胃部是否能適應一天只消化一餐?」

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梁婉玲表示,「間歇性斷食」會減少碳水化合物或能量攝取,「身體就好像電話進入省電模式,不能減肥之餘,甚至令身體用肌肉去製造能量,減低代謝率,令肌肉流失。」

籲參考衞生署等飲食指引

丁浩恩則指出,「生酮飲食」本用於臨床上治療癲癇,需有嚴謹監測,貿然採用會對肝腎、心臟功能造成很大負擔,「(生)腎石、肌肉流失、精神有問題,這些全部都可能出現。」

學會建議市民應均衡飲食,攝取全面的營養,具體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及國家衞健委辦公廳的《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或查閱衞生署有關健康飲食的指引和資訊,不建議「間歇性斷食」或「跳餐」。學會並建議特區政府加強營養教育,聘用擁有專業資格的營養學家及營養師,在社區和學校進行營養健康宣傳。

調查結果

曾嘗試流行飲食法(可選多項)

  • 間歇性斷食 51%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 43%
  • 高蛋白質飲食法 21%

獲得營養和飲食資訊來源(可選多項)

  • 社交媒體 55%
  • 朋友或家人 42%
  • 電視 32%
  • 營養學家或營養師 27%
  • 健康機構宣傳 25%

受訪者進食蔬果情況

  • 每日進食1-2次水果 36%
  • 每日進食3次或以上蔬菜 少於5%

(資料來源:香港營養學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網上營養資訊逾四成誤導 斷食蒸發肌肉 生酮煎熬心肝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