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機遇香港|史美倫回應「玩完論」:香港更應自立自強 提升自我價值

史美倫說,隨着中國經濟逐漸復甦及轉型成功,香港肯定能從中受惠。(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艾力攝)

【點新聞報道】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訪港時堅持其「香港玩完論」,已引來包括有「新興市場之父」稱譽的知名美國基金經理麥樸思(Mark Mobius)反駁,港交所前主席史美倫今日(14日)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中,亦再次駁斥羅奇的言論。史美倫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下享有高度自治,完全不同意他所言的「香港失去政治自治」這一觀點。她直言,「市場總會有負面輿論,不能給予它們太多關注,挑戰經常會有,香港更應該自立自強,提升自我價值。」

羅奇認為「香港玩完」的其中一項理由是香港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史美倫表示,她不反對羅奇所謂「中國未來發展取決於很多因素」的言論,中國的確正在經歷一些經濟結構的調整,例如房地產、新質生產力,以及新經濟產品的開發,例如綠色經濟等。然而她指出,回看兩年前,中國仍非常依賴製造業,但現在已越來越着重科技創新,「今天的中國,無論在車用電池、太陽能板的角度來看,還是在綠色經濟的發展上,都已處於領先地位。未來還會加速發展醫療和生物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等,這些都是新的發展方向。」

史美倫說,由於未來有許多新興產業都會發展起來,作為相關企業的發展夥伴,隨着中國經濟逐漸復甦及轉型成功,香港肯定能從中受惠,並有着龐大的商機。為此,香港需要更多相關人才。

此外,羅奇還聲稱香港正「失去政治自治」、「『一國兩制』更具中國特色」云云。史美倫指出,香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下享有高度自治,所以她完全不同意羅奇所言的「香港失去政治自治」這一觀點。她還直言,「市場總會有負面輿論,不能給予它們太多關注,挑戰經常會有,香港更應該自立自強,提升自我價值。」

談及香港何時能重返IPO第一,她笑言,過去12年內香港有7年拿到全球IPO集資額第一。過去多年內地有很多大型優質企業來港上市,擴大了港股規模,近年因為疫情阻礙,以及中國疫後經濟緩慢復甦等原因,IPO步伐有所放慢,何時能拿回全球第一,暫時沒有辦法估計,但她相信港交所會繼續努力。

周健男:相信未來半年時間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港成功上市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內地業務主管周健男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中表示,中證監早前發布5項惠港措施,支持香港市場的發展,港交所現正推動ETF新的納入門檻,現正加緊準備工作,可能很快就會看到結果;REITs與人民幣雙櫃枱的部分技術工作方面,更是每天都在加緊籌備,港交所希望盡快把這些措施落地,而未來還將有國債期貨等產品會投入市場。

周健男表示,自互聯互通誕生以來,十年間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融資中心之一,累計集資額達到3,00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一。港交所借着今年為互聯互通十周年這「東風」,令互聯互通機制能作進一步推展,期望香港市場可以進一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強化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個功能。

不過,去年受宏觀經濟、高利率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香港的融資規模有所下降。然而,現時港股氣氛已見回暖,企業有了更好的流動性與估值,也能為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創造更好條件。他相信,未來半年時間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港成功上市。

他說,今年至今,已有21家企業完成上市,而港交所正審核上市的企業還有100多家,上市資源非常豐富,還有很多企業正在中證監備案階段。同時,港交所也鼓勵和吸引國際公司來港上市,該所在東南亞和中東等地,不斷尋找潛在的上市發行人,希望吸引其選擇香港。他預期,今年該所的投資規模、上市公司數字的增長、IPO數量等,都會超過去年。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蔡競文報道)

更多閱讀:

機遇香港|史美倫回應「香港玩完論」:不必過多關注負面言論

機遇香港|李家超:上任兩年完成23條立法及區選兩項重大工作

機遇香港|李家超:海外政治挑戰為港未來最大考驗 惟不影響國際金融地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機遇香港|史美倫回應「玩完論」:香港更應自立自強 提升自我價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