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滿載110台廣汽傳祺品牌出口汽車的JSQ(商品車鐵路運輸專用車)中歐班列最近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通過滿洲里口岸奔赴俄羅斯莫斯科。這是今年4月下旬以來,從廣州國際港站開出的連續多趟JSQ中歐班列,幾百台出口汽車搭乘JSQ中歐班列通過滿洲里或霍爾果斯口岸發往俄羅斯。
新能源車外拓實現「雙運載」+「雙通道」模式
廣州國際港站除了開行JSQ中歐班列外,還通過集裝箱班列裝載商品車經霍爾果斯或滿洲里口岸運到俄羅斯,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集裝箱中歐班列+JSQ中歐班列」目前已實現「雙運輸載具」+「雙口岸通道」模式常態開行。
「雙運載」+「雙通道」模式較好解決了商品車出口過程中不同車型同時混裝等困難,減少口岸通關等待時間,同時可提供定製化的裝載需求,並提升了通關效率。而鐵路部門透露,此前通過該模式運輸出口商品車已近3000輛。今年內預計發送不少於7列商品車JSQ中歐班列。

灣區「中歐班列」貨物從10多種擴至上百種
記者了解到,相對於海運和空運,中歐班列運輸價格是航空的約五分之一,運行時間是海運的四分之一左右,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穩定性高,對具有一定運量規模和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初,大灣區已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逾3000趟;僅去年便開行突破900列,發送近10萬個標箱,單向貨物發送量超99萬噸,開行總數同比上漲逾34%,連續11年創下歷史新高。而大灣區中歐班列今年1月份貨物便發運8800個標箱,同比高出逾一倍。
大灣區「中歐班列」除了貨運站點不斷拓展,幾乎覆蓋亞歐大陸所有地理單元,陸續串聯起40餘個亞歐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貨物結構亦不斷優化,貨物品類已從最初的10多種擴大到上百種。記者發現,貨品也從原來的服裝、化工品、礦產品,逐漸向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轉變,汽車、電腦、機器人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商品佔比逐年提升。

中歐「定製化」班列創新 「過境班列」亮相
今年以來截至4月底,廣州車站海關累計監管開行出口「精品班列」68列,約佔同期中歐班列開行總量的48%。而且,「班列+」持續創新發展,跨境電商班列、國際郵包班列、精品快速班列、國際冷鏈班列、新能源車班列等中歐「定製化」班列紛紛亮相,成為聯繫粵港澳大灣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陸上紐帶的「助推器」。
記者留意到,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近日還首發「越南-中國-歐洲」過境班列。該班列搭載越南工廠製造的塑料玩具,通過中越回程班列入境抵達廣州,經過休整辦理鐵路和海關手續後再通過中歐班列發往俄羅斯莫斯科,實現「越南-中國-歐洲」過境班列的新突破。
「過境班列」的開行,提升了全程通關速度,境外貨物可在中國境內全線鐵路運輸,較傳統海運和公路轉中歐班列運輸方式可節約15天至20天的物流時間。記者認為,此舉也探索構建「中越班列+中歐班列」國際物流運輸體系,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溝通渠道,亦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打造成為東南亞和歐洲之間的重要集散樞紐。
(點新聞記者 方俊明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