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香港成樂迷朝聖地 演唱會需求大經濟錢景光明

創造完數萬人一起「唱到日出」的浪漫場景,華晨宇終於將火星演唱會帶到香港。5月24日至26日,一連三場的火星演唱會在維港之畔的中環海濱舉行。這也是首位內地歌手在香港開戶外演唱會,而且更是與香港文體旅局合作,預計吸引大量外地歌迷旅客來港睇騷,帶動香港的盛事經濟。

作為首位來香港開戶外演唱會的新生代歌手,其話題熱度持續升溫。華晨宇香港演唱會分為下午與晚上兩節演出,演出時間為下午4時至5時半及晚上7時半至10時,為歌迷帶來下午與晚上的雙重音樂體驗。

在昨晚的演唱會上,華晨宇在山巒與海灣之間再次唱響《山海》,7分鐘的編曲裏情緒層層遞進,現場感染力超強,與所處的中環海濱適配度超高。在舞美燈光和高樓大廈映襯下,火星樂園充滿賽博朋克之感,歌迷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太震撼了,真的好驚喜!」

華晨宇親自在蛋糕畫心心,為女歌迷慶生。
華晨宇一連三日的演唱會「火星樂園」開唱。(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演唱會經濟」是近年新興的詞彙,經過疫情後不少地區以舉行文化藝術活動、演唱會結合旅遊,成功吸納遊客振興經濟,內地大城市、新加坡、台灣,以及鄰近的澳門都十分積極,每晚都有演唱會舉行。香港演唱會資源非常豐富多樣,辦演唱會的軟件非常成熟,除本地歌手外,不少海外歌手都渴望來港開騷,然而香港演唱會場地不足卻是障礙,不論是A級大場館或是散落十八區的B級小場館都和市場需求的條件差很遠,在短期內無法增建新場地下,政府應設法整合適合做演唱會的場地,在編排訂場地時可向演唱會傾斜,關注場地的交通配套。

容祖兒在場館較小的演藝學院開唱。

多個演唱會主辦及製作方皆認為演唱會肯定能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但能否令「演唱客」留港消費還需要各界配合,相輔相成。「旅客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市」的效應已是相當明顯,若要成功發展演唱會經濟,政府急需硬件上支援配合。

《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選址香港紅館開跑。

香港作為傳統的盛事之都,年內舉辦多場演唱會,每周都有演唱會舉行。除了本地歌手許冠傑、溫拿、張學友、黎明、容祖兒、Twins、炎明熹、張敬軒、周殷廷等外,還有周杰倫、五月天、蘇打綠、中島美嘉、FTIsland、CNBLUE等來港開唱;下半年同樣國際化,未來還有宇多田光、IU、邊伯賢、NCT DREAM、RIIZE、IVE,以及香港樂壇天王天后劉德華、鄭秀文等歌手輪流開騷。

台灣著名樂團五月天本月初在中環海濱開唱。

目前每場內地客最少佔三成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早前公布,將再開放多8個內地城市可「個人遊」訪港,累計擴至59個城市,涵蓋內地所有省會。內地樂迷慕名來港「朝聖」看演唱會,近年成為香港旅遊賣點。

現任國際唱片公司環球音樂香港區總裁暨環球音樂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及香港音像聯盟(HKRIA)主席陳志光(Gary Chan),從事香港演藝娛樂業逾35年,主辦過許多內地、香港及海外紅星演唱會,他表示:「現今香港的演唱會某程度有一班內地觀眾支持,平均每一場演唱會也佔了三四成,有些更多,市場情況是樂觀的。」

劉德華巡唱香港站將於12月舉行。

獨有場館設計招徠四方客

曾參與製作多場大型演唱會的業界人士賢先生亦認為,知名歌手能吸引樂迷從四方八面而來,即使即日來回,或選擇到消費較相宜的深圳住宿,也能帶動香港經濟,他分享道:「以周杰倫和五月天在中環戶外場地開騷為例,海外觀眾晚上才睇騷,因此早上會到處觀光,也需要飲食,正如五月天的第二場演出延期,許多歌迷就轉戰逛街購物;並且每場演唱會場外除了有往來內地與香港的旅遊巴士,更停泊了過百輛觀眾租用的車,還有人包遊艇在海上聽歌,這些也是香港人的收益。況且演唱會不只吸納內地觀眾,如陳奕迅、張學友等就吸引了許多海外歌迷專誠來港欣賞,適逢節日,更會在港住上一段日子,既有機票收益,也有消費效益。」

握手互動是歌迷到紅館睇騷最期待的環節。

製作人賢先生又稱讚香港有能力成為一個演唱會都市。到訪過世界多地演出場館的他認為,在港睇騷的感受特別好,事關外國的表演場地太大,即使搶到首行門票,座位與舞台距離仍相當遙遠,相對香港的場館相距很近,特別是紅館的斜度及四面台設計,能全方位讓觀眾看到台上的歌手,即使在比紅館大的亞博館,也實地測試過「山頂」位置都可拍得到歌手的樣貌,更遑論前排的觀眾有握手機會,因此吸引到大量海外觀眾來港搶購門票。

為辦好盛事活動,香港要積極完善各項硬件和軟件配套,可惜的是演唱會場地不足問題困擾香港已久,加上過往曾經舉辦不少演唱會的九龍灣國際展覽中心將於6月底結束營運,演出場地供不應求問題更是迫在眉睫。於娛樂行業工作了超過30年,在音樂推廣、演唱會和音樂劇統籌經驗豐富的LYL Marketing創辦人Ivry Lam直言:「覺得演唱會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如果反應好,能不斷延續,因為觀眾必須在現場才能感受到整個表演的氣氛,但首要解決的是場地問題,否則整件事就無法發生;即使是低成本製作的演唱會,保守計需要一場逾千五人的票房才能回本,但香港能容納千五人以上的表演場地並不是很多。」

倡紅館優先給歌手演出檔期

縱觀香港擁有過千座位的室內場館不夠20個,其中紅館有「香港演唱會最高殿堂」美譽,位處市區交通方便,加上場館可用作多用途活動,令檔期更加爭崩頭,經常會聽到歌手呻入紙申請紅館卻未獲批,因此有業內人士提議紅館檔期該以著名歌手演出為優先,以此招徠更多旅客訪港。因為部分歌迷不止看一場,更會追隨表演單位的行程決定留港日數,若舉辦更多場演唱會,無疑能吸客留港刺激經濟。

因紅館檔期有限,歌手頻頻在港開戶外騷,製作人陳淑芬認為最大問題就是天氣,在香港這個多雨、多颱風的城市,舉辦戶外演唱會的風險很大。如果政府能夠協助建設一個永久的戶外騷場地,而不是每場演唱會都要重新布置,那麼戶外演唱是有可為。

啟德體育園可容納5萬觀眾。

啟德體育園明年啟用 完善交通配套是關鍵

大型演出場地稀缺,近年香港正積極開辦戶外演唱會,可是天雨難料,整體變數更高,故此,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落成,可容納5萬觀眾、配備開合式上蓋和靈活的草坪系統令人期侍。相信除了舉辦體育運動外,舉行演唱會也是目標之一。邀請分量十足的巨星來開騷是必然的,資深演唱會統籌員Ivry表示若然真的邀得國際巨星演出,可吸引到全球各地遊客訪港,同時提升香港的國際城市形象,當然是好事,但政府也需出面作財力和人力的支援,除了在金錢上的資助,也需要在世界各地透過當地的香港推廣處大肆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香港有這項盛事,進而吸客。

Ivry亦提醒有演出就要有配套,而配套首要是交通。「除了交通工具,也需要能讓觀眾可乘的士或駕車直達,即使有接駁巴士,但同時間能否容納多架車,班次頻密度能否於短時間滿足需求也是考慮因素,就算演唱會如何精彩,如要於離場時等候很久才能回家或酒店,都會令原本的興奮心情大打折扣,幸好啟德體育園的管理層均屬專業人士,相信他們已有多個方案去應對不同狀況。另外,飲食、洗手間等設施是否足夠也很重要。」

香港音像聯盟主席Gary Chan認同演唱會能帶動人群來港。

業界倡演唱會聯乘其他優惠 減租場費助多元音樂發展

香港音像聯盟主席Gary Chan表示,「演唱會能帶動人群來港,如何吸引到訪客能在港進行深度遊,就需要有其他方法,因為交通發達,訪客能於短時間離港,酒店價位要有更高的競爭力。旅發局可以推廣憑演唱會門票能享有某些景點的入場優惠,飲食及購物優惠等,讓來港觀眾既感受到睇演唱會有價值還可享有其他福利,實質也帶動消費。其實演出業協會一直就有關方面進行調查,亦有向政府提供很多有關演唱會與旅遊業相關的建議。」

Gary Chan透露,環球唱片在未來也會擴大演唱會部門,舉辦更多不同類型演唱會,因為香港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歌手演出。

製作人賢先生指香港政府可在多方面提供多些配套支援,例如,任賢齊於五一在太原開唱,當地政府相當支持,讓持演唱會門票的觀眾到著名旅遊景點免費入場,建議香港也可考慮類似優惠,讓本地及海外觀眾受惠。本地歌手也有一定號召力,澳門早着先機預訂了不少香港歌手到澳門演出,並且一做就10場或以上。

科技上,香港網上購票系統經常「大塞車」,實名制的運作更與內地有大段差距等,他也期望政府能多加支援。

現今香港演唱會檔期排得密密麻麻,有實力的歌手才能在大場開騷,也有些有實力的獨立及新晉歌手,可能受資金和資源限制下未能開騷,他提議既然政府有「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助新導演及其電影製作團隊,何不也設立演唱會發展基金來補貼租場及設備費用,考慮提供免費場地,讓這些歌手也有開騷的機會,此舉有助於推廣和保護本地獨立音樂,令香港音樂文化更多元化,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音樂創作和表演,令音樂產業得以傳承。

各地演唱會經濟收益案例

1.Taylor Swift今年初於新加坡展開了6場演唱會,吸引超過30萬人次到場,有專家估計Taylor Swift為新加坡創造高達約39億港元的旅遊收入。近日新加坡公布今年首季GDP按年增長2.7%,高於去年第四季的2.2%,有意見認為GDP大幅增長,主要歸功於Taylor Swift在當地舉辦演唱會令旅遊業大旺。

2.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演於今年4月在杭州舉行,杭州市旅遊經濟實驗室發布統計數據指,周杰倫演唱會舉辦的4天,杭州接待外地遊客472.2萬人次,全市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106.8萬人次,環比上周增長9.1%。有測算指,4場演唱會帶動杭州文旅消費13.16億元人民幣。

3.張學友在去年6月於澳門開唱,摩通就曾發表報告指,相關活動或能帶動人流,帶動澳門6月賭收躍升至145億澳門元。

4.華晨宇在今年5月初山東煙台的演唱會就吸引了約13萬歌迷到場,演唱會所在地的主城區範圍內限額以上住宿企業營收同比增長32%,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增長3%,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林子棠、凡文)

相關閱讀:

講真D|從華晨宇演唱會談演唱會經濟

講真D|演唱會經濟火爆 如何將「歌迷」變「遊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香港成樂迷朝聖地 演唱會需求大經濟錢景光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