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財政預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之成型思路

文/導祖

本專欄上一期文章提到本港要正視財政赤字問題並予以解決,在缺乏先天的礦產資源能源條件下,着力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以重新積聚財富,從而可以堅持簡單低稅制以繼續吸引全球人才和資金。但在過往儲備豐富時使用資金缺乏長遠布局,或布局措施不恰當沒有產生顯著效果,導致彼時未能成功實現科技轉型,目前仍然需要依靠土地財政,重新激活地產市場積累財富,以時間換轉型空間。

而在轉型期間,經濟如何健康發展實現長期正循環?兼聽則明是必須的,但決策者必須要聚焦且堅定,過往創科之路起步較早但效果不顯,很重要一個教訓就是「嘴巴太多,耳根太軟」,方方面面要照顧到的利益太多,導致沒有聚焦突破,各領域投入如蜻蜓點水且缺乏持續性,這樣就無法積累起明顯的比較優勢。承前文論述,導祖建議明確目的聚焦三件事:(1)發展經濟靠聚焦出口,出口聚焦技術出口,創科發展技術出口聚焦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研發;(2)解決基層就業則聚焦旅遊,旅遊除各種文娛體驗繽紛活動,聚焦提高旅遊服務素質,以及調節旺季酒店價格;(3)金融業發展聚焦為創科發展,尤其為本地創科發展服務。

發展創科,既需要人才,又可以解決本地人才金字塔的問題。新加坡本地人口在城市人才金字塔上端的佔比越來越大,基層工作主要依靠外勞,而本港的人才金字塔基端本地人口佔比始終居高不下,但是香港的大學錄取率和高學歷人士佔比又不低(參見《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九:進一步發揮和加強香港教育的優勢》),看似矛盾的數據背後是什麼原因呢?最直接的現象原因是,高端人才流出,基層人口駐留並不斷流入。而高端人才流出的原因,主要是四個方面:(1)本地沒有足夠合適的就業機會;(2)商科和文學人才佔比較高,面對內地流入人才競爭時壓力較大,尤其在金融領域,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暫不展開;(3)國外和內地有合適機會吸引人才,譬如不少科技人才去內地創業,而國外服務業尤其是生活服務業價格和收入遠高於本港(參見《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七:關於人才的幾點思考》)。

解決這個問題,導祖建議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研發產業的同時,引導培養相匹配的人才,從小加大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相關知識的教育,促進改變本地人才專業結構。在以研發為主體的產業布局中,應有足夠工作機會可以留住大部分本地人才,避免過去因為土地缺乏、產業北移導致的人才流失或轉行。特區政府應學習新加坡採取適當措施,既保護本地人才合適的就業機會,又避免過度保護導致依賴心理。在高端人才流失減緩下,檢討基層人口不斷流入的機制。

說起教育,想起教育服務業這個本港有明顯競爭優勢但卻缺乏重視的產業,須知「高才通」熱潮最大誘因在於內地精英對本港中小學學科教育特色的認同。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將教育服務業作為重點產業予以發展,將財政收入和土地儲備相當比重投入教育,建設國際教育中心,大力興辦中小學校,引進全球優質師資。被教育優勢吸引流入的人口將會是真正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長期居民和源動力,效果遠遠好於旅遊,也會對現階段仍然需要依靠的土地財政有幫助。而在大學教育層面,目前名牌大學紛紛在內地設分校招生,而個別獲批可以內地招生的學校卻大量商業化,低入學標準招收留學移民,長此以往不利於香港人才結構優化及保持人才優勢,應該引起重視。

綜合而言,解決本港財政赤字的成型思路如下:(1)現階段仍然需要依靠土地財政積累儲備,為轉型提供資金和時間;(2)建立國際教育中心,將財政收入和土地儲備相當比重投入中小學教育,吸引高端人才長期居民,促進經濟發展和樓市繁榮;(3)從小開始重視和加強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教育,培養產業發展匹配人才;(4)採取綜合措施聚焦發展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研發,擴大技術出口;(5)金融業聚焦為創科發展,尤其是本地創科發展服務,包括採用新型的比特幣生態進行服務;(6)發展旅遊保障基層就業,但必須提高服務質素;(7)適當保護本地高學歷人口就業機會,檢討低學歷基層人口流入政策,優化人才結構,增加城市人才金字塔高端本地人口比重;(8)鼓勵名牌大學本地校園擴招,勸止個別大學低標準招收留學移民的商業化行為;(9)經過上述措施,印花稅、利得稅、薪俸稅等主要稅源將增加貢獻財政收入,而控制財政支出措施包括優化電子流程控制公務員人數、優化福利政策養老但不養懶。如此,本港可恢復財政盈餘。

點此查看「財政預算案」專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財政預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之成型思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