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日本正全力推進氫社會

點新聞記者來神戶採訪了氫能源「製造」、「儲存」、「運輸」、「使用」的全過程。(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點新聞報道】全球包括日本在內的至少125個國家以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目標。在新一代能源中,被看好的是「氫」能源,其最大優點是使用時不排放二氧化碳(CO2)。此外,由於氫可以由水、煤氣、廢塑料等多種資源製成,因此有望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發揮巨大作用。日本很早就致力於氫的開發,在2017年,日本政府率先制定了「氫基本戰略」;2018年主辦了首次「氫能源閣員會議」。在今年6月,日本政府改定氫能源基本戰略,致力於國內氫能源製造,提升便利性和活用性。

對方向記者介紹氫能源相關項目。(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點新聞記者隨外國記者團來神戶採訪了氫能源的活用「製造」、「儲存」、「運輸」、「使用」的全過程。(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日本很早就致力於氫的開發,採訪行程獲益良多。(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點新聞記者隨外國記者團來神戶採訪了氫能源的活用「製造」、「儲存」、「運輸」、「使用」的全過程。(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日本很早就致力於氫的開發,採訪行程獲益良多。(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為實現脫碳·氫社會,日本把尖端氫產業的革新性技術作為焦點。在氫活用最前線的神戶市及周邊關西地區,地方自治體和企業引領創新。日前點新聞記者隨外國記者團來神戶採訪了氫能源的「製造」、「儲存」、「運輸」、「使用」全過程。

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液化氫儲藏罐」。(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神戶市有很多氫能源相關企業。(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神戶市是在日本全國率先推進氫能源的城市,通過企業加強技術開發,致力解決先進氫能源難題。

記者首先參觀採訪了川崎重工在神戶的基地,水素戰略本部副部長山本滋和水素戰略本部技術總括部特別主席足利貢介紹了日本和澳大利亞間的液化氫供應鏈構築事業,讓記者了解到「儲存」氫能源的技術事例,和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液化氫儲藏罐」。

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液化氫儲藏罐」。(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在2020年,神戶機場島建設了液化氫裝卸實證終端站。川崎重工在2021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液化氫搬運船「氫船」Suiso Frontier號。2022年2月,該承運商完成了將澳大利亞生產的液化氫運輸到日本的項目。該運輸船搭載了液化氫罐,能夠安全長距離運輸大量冷卻至-253℃、體積僅為氣體1/800的液化氫。

隨後,記者採訪了大型鋼鐵製造商神戶製鋼。為了達成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從2023年3月開始,在該公司的高砂製作所,位於兵庫縣高砂市內開始了向工廠供給氫能源氣體的「混合型氫氣供給系統」的實證實驗。記者採訪了神戶製鋼機械事業部門、新事業推進本部、技術部部長野一色公二,高砂製作所所長橋本康宏,他們對混合型氫能源氣體供給系統的實證實驗進行了介紹。

他介紹道:該系統的特徵是混合太陽光等再生能源在工廠內製作的氫,以及從外部購買的液體氫。混合型可以削減成本以及消除供給不穩定性。

視察設施內太陽光等再生能源在工廠內製作的氫和從外部購買的液體氫兩者的「混合型」。(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製作所內有很多鍋爐和加熱爐等,因此可以將氫作為熱能使用,也可以作為叉車升降機、鏟車等的原動力源使用。在建立廉價且大量的綠色氫供應鏈之前,以工廠穩定地供給必要的氫為目的,以構築使用氫的現場製造氫的系統的模型為目標。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隨後,記者來到佔日本液化氫產品100%市場的岩谷公司採訪,從岩谷產業水素部氫本部部長上級理事藪/成仁那裏聽到了關於該公司氫能源事業的說明。他介紹道:通過以大阪為首的國內三個根據點運轉着液化氫的製造工廠,年間的氫製造能力上升到1億2000萬m3。

岩谷公司的液化產品。(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岩谷公司的液化產品。(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點新聞記者隨外國記者團實地探訪。(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該公司以應對廢棄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循環為目標,以2020年代中期為目標,開始用廢棄塑料製造氫。在與日揮控股公司等的共同項目中,計劃在名古屋港周邊,燃燒從家庭和工廠回收的塑料,製造每年1.1萬噸的氫,通過管道等向港灣周邊的發電站和工廠供給氫能源。

之後,記者參觀了該公司的移動式氫能源站及固定式氫站。視察車載運用卡車液化氫供給必要的全部機器的移動式氫能源站。聽取岩谷產業運營的氫站的特徵等說明的同時,也拍攝了該公司所擁有的豐田氫汽車「未來」提供氫燃料的場面。為了普及燃料電池汽車(FCV)和燃料電池巴士(FC巴士),氫供給基礎設施的整備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該公司在日本全國正在推進氫能源站的建設。

視察車載運用卡車液化氫供給必要的全部機器的移動式氫能源站。(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岩谷產業運營着移動式站、可填充燃料電池巴士的站、便利店並設型、機場並設型、自助方式等各種變化的氫能源站,構築了能夠靈活應對地區狀況的建設·運營體制。例如,移動式氫能源站是車載氫供給所需的所有機器,可以移動使用的結構,與定置式相比佔地面積控制在3成,建設工期控制在6成左右,具有機動力是其特徵。

岩谷產業從2014年在尼崎市開設國內第一個商用氫站落成,現在在日本國內有53處,美國有5處。今後,將建設對應FC卡車和FC巴士需求增加的氫站。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採訪行程最後,記者來到在大阪堺市有一家目前世界上生產液化氫能源最大的工厰,名叫株式會社HYDROEDGE,是株式會社岩谷產業、株式會社關西電力、株式會社堺LNG、三家合資的企業。它們作為日本國內第一個商業用液化氫製造據點,從2006年4月開始營業運行,以近畿地區為中心供給液化氫。

來到這家工廠採訪,接受了代表取締役社長美澤秀敏和取締役工場長櫻木和久,就關於液化氫的製造工序的說明後,進行視察工廠內部,包括從油罐中轉移液化氫到油罐車的過程。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代表取締役社長美澤秀敏介紹道,這家合資的液化氫的製造工序分為兩階段進行。首先在空氣分離氣體工廠,利用從鄰接的LNG(液化天然氣)基地被供給的負162度的LNG(液化天然氣),從空氣分離了的氮、氧、氬到一定程度冷卻,在此基礎上使用電分別液化。接着,在液化氫能源工廠中,利用零下196度的液化氮的冷熱,冷卻從天然氣中取出的氫氣,是通過電進一步降低溫度液化的結構。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一般來說,氫能源只通過電氣式冷卻器冷卻而液化,但通過LNG(液化天然氣)的活用可以大幅削減成本。該公司擁有每小時可製造3000升的設備,生產能力目前是世界最大的。

另外,該公司的液化氫製造工廠從2023年3月開始,將新設置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提供的二氧化碳自由電力用於液化氫能源的製造。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液化氫製造工廠。(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攝)

(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日本正全力推進氫社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