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七大建築學會倡新田科技城發展與保育並存

七大建築學會為新天科技城發展建言獻策。(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特區政府於2021年提出「北部都會區」願景,計劃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並藉其發展加強港深合作,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七個建築學會今日(9日)就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舉行記者會,建議政府在發展過程中充分保育區內的生態環境、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

涉及七個建築學會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學會指,為了因應創科需要的不斷轉變,在規劃下提供彈性,以及採用靈活的批地方式是有需要的,認為政府應該制訂公開透明、具原則性的產業及批地政策、整體規劃參數、城市設計指引,以及適當的行政審批措施,以確保日後的發展不會偏離規劃原意及不會構成嚴重負面影響。學會建議,發展局要與相關政策局緊密協作,透過清晰的產業策略,為創新科技園區作更詳細的規劃及制定發展時間表,包括適時提供基建社區配套,也可借鑒鄰近地區同類的創科發展區的做法,以及推行適當的土地政策確保地價合理,讓新田科技城更具國際競爭力。

保護生態與保育歷史

根據政府現時建議,將有超過100公頃魚塘受影響,學會要求進行生態影響評估,證明方案不會令濕地所發揮的功能出現淨減少的情況,或者帶來負面的干擾影響。

新田鄉已有約600年歷史,區內有兩座法定古蹟,以及超過18座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文化資源豐富。學會認為政府應在區內進行詳盡的文物資源普查及文物影響評估,並實行合適及時的規劃措施,以確保有保育價值的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不會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破壞。此外,區內保留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少已獲納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政府也有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讓非物質文化傳統得以保存及融入新發展區。

城市與城鄉共融

學會指,新田科技城環繞現有的新田鄉所在的鄉村式發展用地,但缺乏足夠聯繫,政府應該考慮制定詳細發展藍圖,達致更理想的城鄉共融。學會亦建議透過「地方營造」手法,為科技城設計以人為本的公共空間,加強地區特色及市民對該區的歸屬感。

交通方面,政府強調「北都」發展必須「基建先行」,學會亦認同創新科技園區需要高效公共交通網絡,以增加對用戶及其他使用者的吸引力。惟現時鐵路線建議方面並不涉及園區內,學會建議政府就加入鐵路站的可行性作深入研究,強化園區商業成功的要素。

應對氣候變化

學會指,新田科技城的設計必須確保宜人的微氣候,透過適當的城市設計、建築布局、綠化比例和生物多樣性等避免形成熱島效應。應對海業面上升的危機,新田科技城需設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以應付該區可能出現的暴雨,避免對附近的濕地和社區產生負面影響,也應採用海綿城市的概念,以及其他減緩與調適策略,來應對氣候變化。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相關報道:

講真D|從新田科技城看發展北都會的難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七大建築學會倡新田科技城發展與保育並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