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從新田科技城看發展北都會的難點

文/陳術

作為北部都會區的核心部分,特區政府全力推展新田科技城一帶的發展,有關用地用途月前已在立法會討論。團結香港基金昨日開記者會,就新田科技城發展提出13項建議,包括將原址換地的範圍延伸至創科用途、允許土地業權人以原址換地方式建人才公寓、發行「發展債券」讓土地擁有人能在科技城落成後獲取紅利等。然而,筆者從政府文件中,察覺到發展新田科技城以至北部都會區其他地方的難點,就是收地以及規劃問題,如果特區政府沒有一套更有效的收地、安置以及規劃土地的方式,佔地約300公里的北部都會區,可能會面臨土地零散化的問題。

筆者所指的問題,要由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新田科技城的土地用途建議」說起,撇除較為複雜的土地分配,在政府提供的發展藍圖可見,新田科技城分為兩個階段發展,但是在整塊土地,會在中間有個「窿」,相信那是一些新界鄉村以至是原居民村落(見圖);而在第二期發展,則有不少不規則的「窿」,涉及不同土地,政府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規劃好新田科技城,是殊不容易的事情,但筆者有個疑問,在新界北部,遍布鄉村、原居民村落以至祖堂地等,將來如何發展、如何收地?

新田科技城規劃圖。(立法會文件圖片)

不是滅村 應有適當方法收地換地

如果大家坐車經過新界北,例如從上水坐車到元朗(或相反方向),基本上沿途很少「空地」,而是密密麻麻的村屋、小型建築物以至是豪宅等,而這個沿途區域,正是北部都會區的核心部分,筆者不時有個疑問,就是「這兒是住宅,那兒又是住宅」,到底將來如何可以最好的方式發展北部都會區?如果是將來不同的大型計劃,都要遷就或避開一些民居在來建設,那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會否反而成為了「插針樓」?

上月,筆者在報道就看到有社會人士質疑北部都會區的進度,其實筆者更擔心一個情況,就是在推展北部都會區時,收地、安置、賠償問題會成為發展北部都會區的一大難題;舉一個例子,就是粉嶺高球場少部分土地用以建屋,基本上是來回諮詢、討論都進展緩慢,如果在推動開發北部都會區時,發展每一幅土地都面臨艱難的進程,這個可讓數十萬人居住,提供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的都會區,只怕要發展起來不是10年至15年,而是20年至30年,甚至更長時間。

說好的發展祖堂地呢?

以上問題亦令筆者想起,新界有超過2000公頃祖堂地,之前特區政府也表明過會研究如何收地、開發祖堂地,但相關說法聽了近兩年,基本上筆者未曾在公開渠道看過關於祖堂地的收地、發展進展;時間不會等人,而北部都會區關係到香港未來「南金融、北創科」的重要發展格局,從一個地圖,筆者看到的是土地可能零散、收地等困難,如果以推動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建屋的進度來比擬(或不能直接相比,但粉嶺高球場其實不涉及收地,因為部分土地一到期就自動歸政府管),將來要發展北部都會區,可能發展一小片土地都會遇到困難,特區政府有何準備?隨時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另立新法讓收地工作更順利?還是有其他方法?提出一個發展計劃,不難;把握時間執行好一個發展計劃,才是成敗的關鍵所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從新田科技城看發展北都會的難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