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記者調查|返屋企需行逾200級樓梯 康怡居民冀改善無障礙設施

位於港島東區康山的康怡花園,是本港重要的十大「藍籌」私人屋苑之一。該屋苑首批單位於1986年落成,共設32幢住宅大廈。當年,康怡花園的業主多為經商人士或專業人士,是本港80年代著名的中產社區。然而,從1986年至今,已經過去了37年,當年意氣風發、氣宇軒昂的年輕人,也漸漸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老年人有自己獨特的需要,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康怡花園,屋苑內缺乏老年人適用的無障礙設施等矛盾問題,這幾年逐漸變得尖銳起來。

「長命斜」亦或是「逾200級樓梯」?上康怡居民回家難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的康怡花園,位於港島東區,依康山而建,共設四期,除了被更改為居屋的第三期「康山花園」之外,其餘三期私人屋苑按地勢劃分,呈Y字型排列,共有32座。其中,以第一期地勢最高,被稱為「上康怡」;第二期則處於中段位置,被稱為「中康怡」;第三期則最接近平地鬧市區及太古城,被稱為「下康怡」。

通常地產經紀在推介康怡花園時,往往會介紹該屋苑盡享鐵路優勢。確實,由地鐵出口步行至最近的「下康怡」,僅需時5分鐘,非常便利。不過,住在「上康怡」的居民,就要「行多幾步路」才能返到屋企了。

那麼,到底是多行幾步路呢?點新聞記者進行了實測。

從港鐵太古站出發,經C出口上到地面,想要去往「上康怡」,最近的路線是轉入康怡廣場商場,藉助商場扶梯上到5樓。不巧的是,點新聞記者實測時,只上到3樓,就發現商場電梯正在維修,而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從這裏開始,就必須徒步攀爬樓梯才能繼續前往「上康怡」了。抵達康怡廣場5樓之後,有一段天橋連接康怡廣場和康怡花園,走過天橋,再乘搭三段扶手電梯,就可以抵達「中康怡」。

從「中康怡」步行約100步,可以抵達康怡花園H座,從這裏開始再往上,由A至H座共8座,全部屬於「上康怡」。從H座出發,沿着山路往上,行到A座只有兩種方法:一是爬樓梯,另一是行斜路。

康怡花園「上康怡」由H座去到A座的這段斜路被網友戲稱為「長命斜」,由A座行至H座為下坡,相對好走。而由H座行至A座則全為上坡路,大約需要走15分鐘。路面有時傾角大,有時傾角小。若無負重,則相對簡單。而如果加上負重,亦或是推着輪椅、BB車,再加上人的重量,則會相當艱辛。而且,全路段無瓦遮頭,如果遇上下雨等惡劣天氣,一般行人還可移步到樓梯路線上山,但需要推輪椅或嬰兒車的人士,就很難出門。

不巧的是,點新聞記者實測當天,正值天文台發布黃雨信號,外面落大雨,我們只能選擇行樓梯。樓梯由若干段組成,每一段為3至10級不等。令人疑惑的是,樓梯路段,不是只有上樓梯,還有下樓梯,上上下下讓人感到有些迷惑:既然目的是為了抵達山上的屋苑而一路往山上,為何設計時沒有只設計向上樓梯,以節省居民體力?

最終,我們足足行滿15分鐘,共爬了217級樓梯,才由上康怡的H座去到A座。以一般住宅每層16級台階計,相當於爬了13層樓,而本港著名的天壇大佛前的樓梯,也不過是268級,「上康怡」居民若想要步行回家,相當於每天攀登一次天壇大佛。

從「社會棟樑」到腿腳不便  康怡長者「未諗過」自己會遇出行難題

陳生見到點新聞記者時,正背着背包,拿着登山杖,準備從地鐵站回家。陳生今年67歲,1986年,他是最早一批入伙康怡花園的業主,居住在上康怡。面對點新聞記者提出的「是否在購置物業時沒有想到行樓梯會成為問題」這一問題時,陳生慨嘆道:「咪話30年前諗唔到,我3個月前都諗唔到啊!」

原來,三個月前,陳生突然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自此之後,他行樓梯及走斜路都很艱難。以前,走路回家在陳生看來也是鍛煉身體的一部分,但現在,不僅走得慢,還要使用登山杖。陳生只能減少出門的次數。

那麼,康怡花園有沒有可能增加一些無障礙設施來解決「上康怡」居民回家的腿腳之苦呢?

曾設想加裝無障礙電梯惟困難重重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周卓然過去五年都在康怡花園社區服務。他表示,自己曾聯絡過工程師來康怡花園實地勘測,找到了兩塊土地,適合建設升降機以方便「上康怡」居民回家,惟兩塊土地同時遇到問題。

加裝升降機涉及到「可不可以」以及「由誰出資」的問題。工程師找到的兩塊地方,其中一塊上下地權都屬私人,而另一個上下地權分屬於政府及私人。

政府方面,路政署於2012年開始推廣「人人暢道通行」計劃。該計劃目的為公共行人通道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並積極增設更多無障礙通道設施,包括升降機或斜道以方便市民上落公共行人通道。然而,無奈的是,該計劃只適用於地權完全屬於「政府地」的地方。由於康怡花園適合加建電梯的兩個地方,均有地權屬於私人,導致政府的「人人暢道通行」無法推行。

那麼,由私人自行搭設升降機是否可行呢?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中,資金從何而來就成為最大的問題。整個康怡花園,只有「上康怡」居民最需要無障礙設施,若向全體業主徵費,中康怡及下康怡的居民幾乎不會同意。而若是單向「上康怡」徵費,則業主平攤的費用又會加大,一些可以不使用無障礙設施的年輕人也會反對。

加裝升降機的計劃暫時擱置,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能夠解決「上康怡」居民出行難題呢?

引入巴士線路經停康怡花園停車場升降機

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周卓然告訴點新聞記者,他們也曾提出過折衷方案,即是利用現有的唯一一部可以直上「上康怡」的升降機,盡量減少居民需要行樓梯或斜路的距離。

「上康怡」E座對面,是康怡花園停車場,在停車場裏面,有一部升降機可以直落康愉街地面,雖然這裏距離太古地鐵站仍有距離,但對於需推輪椅或嬰兒車的人士而言,雖然要繞路但至少有斜路可推,而如果能將巴士線路延伸到這裏,則可以一部分緩解上康怡居民腿腳之苦。

周卓然說,康愉街相對較寬闊,適合巴士停靠,而這距離民居也相對較遠,不會過於打擾居民,早前他們已經向運輸署提出意見,希望對方能積極考慮將巴士線優化,引入康愉街,而他們也曾在非正式場合向巴士公司建議,將巴士路線延伸到這裏,惟一切都仍在程序當中,暫時未有定論。

小巴成為「上康怡」居民解放腿腳的救命稻草

因為步行出入「上康怡」不便,更加突顯了來往「上康怡」的小巴之重要。目前,由「上康怡」出發的小巴路線共有三條,分別是32、33及33M。32路由「上康怡」出發前往筲箕灣,33路前往北角,而33M則在「上康怡」及康怡廣場之間循環線。考慮到距離因素,定價最貴的應屬33M,點新聞記者實測,搭小巴由「上康怡」前返康怡廣場,車程僅數分鐘,但小巴車費貴至3.9元。盡管如此,在上下班高峰時段,仍有大批市民等候搭小巴回家以節省體力。

「上康怡」居民Frola告訴點新聞記者,雖然小巴車費不菲,但居民仍有需要,可以說,這三條小巴線是上康怡居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現在,這三條小巴線中的兩班都有脫班嚴重的問題,令「上康怡」的居民苦不堪言。

那麼,康怡花園的小巴路線有哪些問題?是否有解決的方案呢?敬請關注我們明日的後續報道。

(點新聞記者一寧、子言報道)

更多閱讀:

大批地契2025年陸續到期 政府擬立法精簡續期程序 港聞

大角咀隧道天橋圍封無家者被逼遷 同路舍冀當局提早通知

過渡性房屋計劃「爛尾」?何永賢:推展將超額完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記者調查|返屋企需行逾200級樓梯 康怡居民冀改善無障礙設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