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粵港澳可共建「天-地-空」災前預報系統

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院士為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獻策。(受訪者供圖)

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昨日(14日)舉行,吸引粵港澳三地院士為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建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作為高度發達城市群,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市共同面對颱風、風暴潮、洪水等威脅。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張辰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規模大,基礎設施分布非常密集,但卻存在颱風、風暴潮、洪水、滑坡以及海岸侵蝕還有地震等威脅。他認為大灣區可透過「天-空-地」的監測實現災前的預報模擬。

張辰指出,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數量多且面積廣,需要大範圍普查、排查、細查,還有專門的監測。他認為,天-空-地的監測能夠擴大普查範圍。「天是通過衛星觀測,空是通過無人機還有傳感器,地是通過移動監測。」張辰稱,在這個基礎上做精確預警和安全評定,災情的運維以及災前的預報模擬,災後的智慧運維。

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舉行,有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建「天-空-地」災前預報系統,共御颱風、洪水等威脅。(受訪者供圖)

香港青馬大橋撞橋事件若有智慧監測 可減少封橋時間

「2015年連接香港國際機場的青馬大橋被船撞到了橋底,圍封了2小時,對經濟影響很大。」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羅智泉就指出,智慧城市不僅僅能解決交通擁堵、人口聚集、能源配置等問題,還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他說:「如果有很好實時結構健康監測的方法,封橋可以避免或者時間比較短,對生命財產都有很大的保障。」

對於工程設施安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提出,工程基礎設施像人一樣,有生命,會老化,需要多種「醫術」和多科「醫生」。「目前相關行業龐大且成果豐富,但缺少共享平台,行業之間交流不夠。」為此,葉嘉安認為,可以推廣「工程醫院」實現「產科教融合」開放共享平台,對於病害防治、成果推廣、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及科普教育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論壇由廣東院士聯合會牽頭舉辦,吸引了40多位院士、大師圍繞智慧建築、智慧政務、智慧產業等議題進行主旨報告及沙龍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郭仁忠表示,廣東院士聯合會是全國唯一由院士自主發起、院士自願組成的全省性科技社團,院士論壇旨在為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粵港澳可共建「天-地-空」災前預報系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