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三十多名香港小朋友緩緩唱起《海外赤子》的插曲《我愛你,中國》。儘管他們全是年紀很小的學生,有些甚至是幼稚園生,但他們將每一個炎黃子孫眷念祖國的無限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傳達出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香港回歸中國已經25年,愛國教育工作一直被人詬病,教育多年來存在嚴重的弊端和問題,以致無法在校園推動及普及愛國教育。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中亦提及,將培育出愛國愛港的新一代。有人說愛國要「從娃娃的教育抓起」,梨木樹苗趣社朗誦班的一班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平日除了練習朗誦中國古代詩詞外,更將一些富愛國情懷的歌曲加入到課程當中,不單提高學生的朗誦技巧,並能從小陪養學生的愛國心。《我愛你,中國》就是他們平時經常朗誦的,歌曲在1980年更獲評「優秀群眾歌曲」。

今年8歲的孔善晴同學現就讀小學二年級,她從朗誦班成立之後就一直參與。她說,雖然老師在中文課堂上會教一些古詩,可是數量不多,參加朗誦班後感到十分開心,讓她有機會在課程以外學習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家長孔太指,孫女在課程中學到不少新知識,自信心亦得以增加。
另一名學童Bella今年僅僅4歲,已經上課約4個月,她的家長說,當初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幫女兒報名,希望給女兒上台練習的機會,增強自信心;後來發現課堂效果理想,老師選材得宜,用心教導,從古詩的學習到愛國歌曲的朗誦,女兒除了增強勇氣及自信心,情感表達亦更為豐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得以增加,整體得到良好的發展,「現在每星期女兒都十分期待參加朗誦課。」

負責朗誦班的導師是資深朗誦導師劉松剛,學生和家長都喜歡稱他為「松叔叔」。劉松剛向點新聞記者表示,朗誦班自去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30多人參與。他認為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是先輩流傳下來的珍貴遺產,現在小朋友經常接觸電子科技,溝通、與人接觸的機會較過去少,但這些正是學童進入社會後必須要掌握的技術。他說,透過朗誦的訓練及學習,不單可以提高溝通投巧,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集體朗誦更能讓學生之間互相建立信任,學懂與人相處及合作。
劉松剛表示,儘管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可是在愛國教育工作上一直沒有任何躍進,受到社會政治氣氛影響,在愛國教育推動上有不少困難,即使學習祖國的文化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為防被人借題發揮,很多老師都會選擇回避愛國教育的工作。他解釋說,經歷2019年的黑暴事件,中央大刀闊斧進行一連串果斷的措施,香港國安法的落實、中央完善選舉制度等措施,為愛國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時機。
談及課堂選材及準備工作時,劉松剛指出,除了傳統中文中的古代詩詞歌賦外,今次刻意選取《我愛你,中國》作教材及學童參加公開比賽的歌曲,原因正是歌曲簡明直接表達了人民對祖國的愛,是理想的愛國教育素材,讓學生從小建立民族認同感。他說,一開始也曾擔心有學生家長因而卻步,所幸在他的努力教導下,成功建立起了家長的信心,家長對他的愛國思想教育都深感認同。「當初我以為只有10名學生會參加,結果出乎意料,大家對此都很接受,現時參與《我愛你,中國》集體合唱的同學已超過30人,有三分之一人是幼稚園學生呢。」他認為香港的形勢已經改善,過去一度受到壓抑的愛國教育,現在得到了廣泛接受及認同。他說,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他期望25周年這個重要日子為愛國教育帶來新的契機,一洗過去的不良風氣,讓學生們有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及早培養愛國心、民族認同感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令他們一生受益。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更多閱讀:
(有片)慶回歸25周年主題曲《前》發布 劉德華張學友等群星獻唱(附歌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