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愛國教育需固本培元 抗戰精神要世代傳承

文/吳軍捷

對青少年進行固本培元的愛囯主義教育,建議從香港抗戰歷史教育入手,下大力氣去做好。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令香港市民陷入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深淵。三年零八個月,實在是香港人集體記憶難忘的悲慘日子。香港抗日又是各政治力量的最大公約數,以其在二戰史上的獨特性,是香港寶貴的文化資產。香港過去卻未有運用這個珍貴教材,鑄成了歷史的遺憾。

我們不要忘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人的愛國情懷是由保釣反日引發,陳毓祥是為保衛釣魚島犧牲的第一人。民族意識是一點一點潛移默化的,以近現代史為綱,以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人物、史料、遺址作媒介,才有感情的聯繫,不會堅離地,行不言之教。抗戰時期的無數英雄故事仍在坊間流傳,用這個話題溝通上下幾代的關係,才可以強化真實的集體記憶,找出香港真實的核心價值。

歷史教育要抓住痛點,三年零八個月是香港不可忍受的歷史之痛,近十萬港人在日寇屠刀下喪生;南石頭難民營裏成千上萬的香港人被日軍8604細菌部隊用作試驗品,被殺害解剖;抗戰期間被奪走全部財富的市民;為香港為國家付出生命和鮮血的戰士;本來就是我們的鄰居親戚,我們的父母 、祖父母那一輩。不認可他們的痛苦,不尊重他們的犧牲,讓萬千寃魂永遠無望地在夜空中徘徊,讓英雄陪着孤寂老去,偌大香港竟沒有一座政府興建的抗日英烈紀念碑,沒有一間專門介紹香港抗戰歷史的紀念館,我們用什麼去教育香港青少年像我們的先輩一樣去熱愛、保衛我們的家鄉和祖國?

香港人心尚未回歸,青少年漸成無根一代。原因眾多,其中公認的一條是缺乏有效的歷史教育,只有立即䃼上這一課,才可能應付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香港歷史教育內容繁多,我認為最有效的,仍然是善用香港抗戰歷史資源,全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香港抗日戰爭歷史在香港史上實在非常重要。1941年底前,日軍佔領了我國沿海的大部分地區,未動香港。當時,支撐國民政府過半軍費的海外捐款、物資基本上經香港而來。上海淪陷後,大批名人、文化人到港,香港成了中國抗日文化和統一戰線的重要中心。日軍入侵香港後,這裏迅即呈現了中英丶中美、國共各軍直接合作抗擊日軍的態勢,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是沒有的。當年,營救大批文化人的成功和東江縱隊開展城市遊擊戰、海上遊擊戰的創舉是中國抗戰史上不可多得的典範。日寇對香港市民之殘害,也是亞洲大城市中罕有的。香港在真正的全民苦難抗戰中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集體記憶,正正是香港精神的核心,持續影響到戰後,是「獅子山精神」的底色,也是香港戰勝各種風浪的精神財富。開啟中國近代史的鴉片戰爭在香港發生,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在香港建立,早期中國共產黨最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在香港發動,至抗戰時期,受百年西方文化薰陶的香港各界各籍市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模式也必然不同,也為後來的歷史發展留下許多伏筆。香港人的意識基因,既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又帶開放多元的外向性,以致香港能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每個關頭從不缺席。

如果說,鴉片戰爭離我們太遠,辛亥革命後來重點北移,則抗日戰爭這場全民族慘勝的歷史,正是港人尚能耳濡目染,在港各方政治勢力都接受的。香港抗戰這個主題,可以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生動鄉土史料,幫助香港人反思自己是什麼人、從哪裏來、要向哪裏去的問題,也是化解當下社會矛盾的思想基礎。

中國有個成語故事叫做:「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說的是古時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鄰居和親友都前來祝賀,紛紛稱讚這房子造得好。主人聽了十分高興。但是有一位客人,卻誠心誠意地向主人說:「您家廚房裏的煙囪是從灶膛上端筆直通上去的,這樣,灶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落到房頂上引起火災。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與煙囪之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 這樣就安全多了。」這個客人又說:「您在灶門前堆了那麼多的柴草,這樣也很危險,還是搬遠一點好。」主人聽了以後,認為這個客人是故意出他的洋相,心裏很不高興。過了幾天,這棟新房果然由於廚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鄰右舍,齊心協力,拚命搶救,才把火撲滅了。主人為了酬謝幫忙救火的人,專門擺了酒席,並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請到上座入席。惟獨沒有請那位提出忠告的人。這就叫作:焦頭爛額座上賓,曲突徙薪無恩澤。

我們不想總是焦頭爛額地去救火,而是要固本培元,打好長治久安的基礎。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1. 保護和修復香港眾多的抗戰遺址,利用這些遺址和空置校舍建立抗戰教育營,設計相應的旅遊徑,用多媒體方式重現歷史,用戶外生活、軍事遊戲、應急求生訓練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參與各種歷史教育營。

2. 配合中史作為初中必修,香港史包含抗戰史的需要,組織教育界專家和長期從事抗戰歷史、國民教育的民間團體合作編寫法定教科書,資助編寫、製作有關抗戰史的輔助教材,供學校選用。

3. 在中國抗日戰爭、香港抗戰的各個紀念日,組織具規模的、有廣泛民眾參與的紀念活動。組織抗戰老兵、三年零八個月的親歷者介紹歷史,並留存口述實錄。

4. 利用香港眾多抗戰題材的歷史電影,舉辦電影欣賞會、文創技巧工作坊。

5. 組織專家學者,大力展開香港抗日戰爭歷史的研究工作,包括香港抗戰對香港及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影響;包括三年零八個月香港的苦難史,現已初步查明的日軍在廣州南石頭難民營大量殘殺香港市民的歷史,進行深入的調查論證。

6. 盡快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真正營造尊重歷史的社會氛圍。組織抗戰文化的國際學術交流。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應該是香港抗戰精神的守護者,全港抗戰歷史教育的指導和研究中心,各種抗戰教育活動的公共場所,也應該是香港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支點。未及建館之前,建議特區政府在海防博物館增加抗戰文化的功能,並與解放軍駐港部隊軍史館的建設配合,先補這方面的嚴重不足。

(作者為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

更多閱讀:

來論|加強港青愛國教育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梁振英:培養大學生成為愛國愛港中國人 是教育重要議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愛國教育需固本培元 抗戰精神要世代傳承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