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外清潔工每日走在滿布細菌病毒的街頭、公廁和垃圾站工作,是嚴峻疫情下最危險的工種之一。大公報記者近日實地直擊多區清潔工的苦況,當中不少是白髮長者,也有染疫剛癒為餬口而「頂硬上」復工的老婦,惹人憐憫。
全城抗疫,離不開清潔衞生的環境。清潔工活在香港最基層,收入最低,卻是默默走在戰疫最前線的「無名英雄」,辛苦你們了!
本港的清潔工人,絕大部分都是上年紀為生計操勞的中老年人,疫情下「頂硬上」堅守崗位,他們的待遇及防疫措施往往遭到忽視,值得社會關注。記者走訪多區垃圾收集站及公共廁所,觀察他們的工作情況及防疫裝備是否妥當。
大圍城河道公廁及垃圾收集站,環境整潔,不見有垃圾堆積。不過,有廁所清潔工在休息期間除下口罩,抗疫意識不足。
在旺角道公廁及垃圾收集站內,三、四名清潔工穿着全套保護裝備(口罩、面罩、保護衣)正在工作,其中一名女清潔工,更不時利用閒餘,不停在收集站內打掃清潔,確保工作環境衞生乾淨。
深水埗鴨寮街公廁及垃圾收集站內,多名清潔工戴着口罩、面罩工作。在鴨寮街公廁的休息室,一名正在食飯盒的白髮婆婆對記者表示,這份是剛做的新工,平時負責按時打掃清潔廁所,返下午五點,放晚上九時半,工作量不算太多。為免感染,盡量在外少逗留,清潔完即返休息室。
清潔工長期處於滿布細菌、環境欠佳的地方工作,普通人是避之即吉,但清潔工避無可避,只能面對。
在跑馬地成和道垃圾站工作半個月的宋女士,每日負責將送來的巨量垃圾倒入回收桶,由於附近餐廳多,加上現時外賣大增,垃圾量明顯較以前多,幸好該區清潔工未有太多人確診,所以工作量還可應付。她表示,會做足保護,戴好面罩、手套和保護衣,做足消毒清潔,不擔心感染。
在深水埗垃圾站工作的一名清潔工表示,會做足保護,不擔心受感染,近日工作量和壓力不算太大,還可以應付。
「日日都好多垃圾,口罩更是經常吹到成街都係,要不停地去掃。」
不過,疫情失控,各行各業不斷有人確診未能上班,清潔行業更甚,不少清潔工染疫無法返工。人手嚴重不足,街上的垃圾、樹葉自然較以往多,部分垃圾桶更長期爆滿無人清理,公廁較以往污糟,設施受損亦未能及時維修。受外判制度所限,不少清潔工,更是手停口停,染疫後只能扣薪。
在港島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公廁,人手不足,女廁有多項設施都貼上「有待維修」告示,大半小時都不見清潔工。
在牛頭角定安街工作多年的清潔工何女士稱,公司有手套提供,每月一盒口罩,防護物資算充足。最慘是人手不足,公司已有廿多名同事確診無法返工,日日都不夠人手,「我都有十幾日無休過息,現在好多位置都無人清潔,日日都好多垃圾,口罩更是經常吹到成街都係,要不停地去掃。」
同事就算染疫,「將每月四日的假補上,多出再休就無錢補了。我哋呢行是手停口停,搵食艱難。」
負責藍塘道一帶清潔的金先生表示,近月街上垃圾量明顯較以前增多,部分市民不顧衞生,非常自私,明明垃圾桶是空的,卻將垃圾亂棄在垃圾桶旁,間接加重清潔工的工作量。「這些人明知垃圾桶就在旁邊仲空的,但就照樣隨手將抹過的紙巾亂拋在地下,正一是垃圾蟲!」
大圍垃圾站一名剛病癒返工的清潔女工向記者大吐苦水,本月初染疫後,一直求救、求助無門,只能在家隔離,又不懂如何取得感染證明,無法向公司申請有薪假期,手停口停,唯有病好轉陰就要返工,好慘!
(來源: 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