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十八區區議會有過半數區議員已離任,區議會一直扮演着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樑角色、協助解釋政府政策及行動的功能亦難以發揮。近日,不同的政界以及社區人士接受點新聞專訪並建言獻策,有分區委員建議,政府為他們設立地區辦事處,亦有建議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以及撲滅罪行委員分擔更多的地區工作。
點新聞日前就相關問題去信民政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一般來說,根據《區議會條例》第72條,區議會議席空缺並不影響該區議會處理事務的權力,區議會程序的有效性亦不會受該區議席空缺影響,有關區議會會如常處理區內事務,市民如有需要可就區內事務聯絡相關的決策局部門。
區議會的主要工作包括影響區內居民福利的事宜,以及區內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向政府提供意見,並在區內進行環境改善工程和籌辦社區活動,並在地區層面推廣康樂及文化活動。儘管民政署指人數不影響區議會權力及效能,可是點新聞過去一連三日進行專題探討,多名資深的分區、防火、滅罪會委員及正副主席都有共識,認同社區工作急需填補。民建聯執行委員、中西區滅罪會委員劉天正今日(30日)接受訪問表示,議員宣誓在即,DQ將近,區議員將可能再因而大量減少,只有兩至三名在席議員決定一個四十萬人口以上的區議會轄區亦並不合理。
在區議會失效的大前題下,屯門分區委員葉文斌向點新聞表示,分區委員有能力協助市民,讓各委員會擁有自主的財政權,將委員會的負責範圍,不少資深的社區工作人都認為是可行的辦法。在香港國安法立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地區服務需要一番新氣象,如何令市民能得到更好、更貼心的地區服務,當局有需要認真思考。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