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害怕被取消議員資格(DQ)後會被追討一年多的議員薪酬及津貼,200多名攬炒派區議員先後辭職,而根據最新消息,特區政府將向66名區議員發信DQ他們,預料屆時各區議會的人數會進一步減少。有見及此,近日不同的政界以及社區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其中一個建議方向,就是把現有的區議會工作及資源調配到各區的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上,令不同的地區組織分擔更多工作。到底這能否成為地區服務的一條出路?政府又是否可藉此機會,改革地區諮詢架構以至服務?點新聞將於未來數日為各位探討這個關乎地區居民福祉的重要問題。
特區政府應該「變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指出,現時政府每年分配予區議會的撥款相當多,認為可以將相關公帑分配給分區委員會等組織,相信可以更好地用為地區服務;另外,大批攬炒派區議員辭職後,其辦事處亦已清空,政府亦可以將相關資源提供給社團及社福機構,以此達致便民、利民之目的。新社聯副理事長李世榮則認為,大批攬炒派區議員辭職後,區議會出現空缺,特區政府應該「變陣」,想方法填補空缺以維持社區服務正常運行;現時部分地區的區議會僅剩兩、三個人,幾乎無可能正常運作,呼籲政府促使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的主席,與其他正義的區議員共同維持地區服務正常運作。
分區委員會等地區組織做甚麼?
由於超過200名攬炒派區議員辭職,不少社會人士都把焦點放到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身上,然而,它們到底是甚麼組織,可以擔當甚麼角色呢?說起分區委員會,它在1972年成立,當時主要負責協助政府推行清潔香港運動和撲滅罪行運動;至於現時,分區委員會的工作是鼓勵市民參與地區事務,協助籌辦社區活動和政府的運動,並就有關的地區問題提出意見,現時全港有超過70個分區委員會。
至於地區防火委員會,自1998年3月,全港18區就先後成立地區防火委員會,目的是推動、宣傳防火意識和教育區內居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其職權包括「促成區內人士積極參與推廣防火安全及其他有關大廈安全的事宜」、「加強對防火安全及其他有關大廈安全問題的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以及「與區議會及其他地方團體合辦宣傳活動」等,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地區組織。至於分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顧名思義,就是透過檢討區內罪案及執法情況,並因應市民需要,就事務的緩急先後提出建議等,協助警方撲滅罪行。
社區還有其他地區組織
值得市民留意的是,除了區議會、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上還有互助委員會以及業主立案法團等地區組織,這些組織在屋邨、屋苑以外雖然沒有甚麼實權,但它們卻是最親近居民的地區組織,特區政府若要檢討未來的地區服務組織,互相委員會以至業主立案法團,一樣可以擔當起更大的角色。
因應最新的區議會情況,政府可藉此機會理順現時的地區服務,例如把工作恰當地分配到區議會、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及撲滅罪行委員會身上,亦可加強最親近居民的互助委員會、業主立案法團的功能。因為黑暴動亂,因為380多個攬炒派政客當選為區議員,地區服務一度陷入政治化以及空泛化的低谷,如今中央政府已為本港制定了香港國安法,又完善了香港的選舉制度,本港的地區服務或諮詢架構,亦應該與時並進,在堅持「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讓各地區組織的有能之士匯聚在一起,為地區居民提供更及時、貼心的地區服務。
【相關報道】:
後區會時代|區會失效難審批活動撥款 分區會具廣泛性應肩負更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