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過疫非無敵 隨時二次中招

不少新冠肺炎康復者誤以為中招後有抗體便百毒不侵,事實上只要防疫意識稍微鬆懈,病毒隨時會反撲。圖為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擠滿患者。(點新聞記者攝)

新冠肺炎病毒相當頑強,截至昨日(15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積748,919宗確診個案,平均每十名港人就有一人中招,當中或有不少康復後不久再確診的個案。香港文匯報昨日追訪一再中招的兩宗確診個案,他們都是在這一波疫情中染疫後康復,然後疑被中招家人及同事感染而二次確診。

有患者呼籲各界,「不要妄想中招後有抗體,就對防疫鬆懈,咁樣病毒係會隨時再侵襲。」有為社區確診者提供物資支援的區議員則指,在地區工作中發現愈來愈多這類二次確診個案,不論市民有否中招,防疫措施絕不能鬆懈,特區政府也要作持久戰的準備,不能寄望一定人口染疫後就有「群體免疫」。

香港累積近75萬人染疫,不少康復者誤以為中招後有抗體便百毒不侵,但二次確診的張先生告訴大家,病毒隨時會反撲,康復後的防疫意識仍不能鬆懈。居於藍田公屋的張先生上月中旬初次確診,他說:「我係一家四口中第一個染疫,由於單位只有二百幾呎大,空間有限,居家隔離期間免不了同太太及一對仔女共用廁所及廚房。」

照顧妻兒 疑交叉感染又中招

儘管居家隔離期間,張先生十分小心防疫,避免與家人接觸,每次使用廁所及廚房後都大消毒,但病毒仍無孔不入,「起初太太同仔女都無事,我仲以為可以放下心頭大石,滿心歡喜以為過到呢關,點知第四日當我的快速檢測已轉為陰性時,輪到太太確診,之後阿仔同阿女都中招。」

妻兒染疫後,張先生以為自己有抗體,而且快速檢測連續三四天陰性,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定義,他已是康復者。他便肩負照顧妻兒的重任,其間亦沒有特別注重防疫。當妻兒的快測在一星期後陸續呈陰性時,張先生的噩夢再來襲。「我再次感到喉嚨痛、發燒及發冷,這種感覺似曾相識,於是用快測包一驗,竟然係陽性!心諗,唔係呀又來?!」

二次確診把張先生殺個措手不及,為免家人輪迴確診,他當機立斷,決心搬到方艙醫院隔離。幸好近日消防處改善服務,為確診者開設專線,不久後他被安排入住青衣方艙醫院,目前身體在康復中。與家人分隔的日子,張先生坦言心情難免低落,擔心生計之餘,也害怕家人康復情況,但希望搬入方艙醫院能截斷住所的傳播鏈。

康復返工出事 「點解又係我?」

居於觀塘公屋的越先生,近日也「中完又中」,「最初係任職餅店的太太染疫,無幾耐我同兒子都確診,因為兒子只得幾歲大,我同太太選擇一家三口居家隔離治療。」越氏夫婦停工14天後,快測及核酸檢測都呈陰性,於是上周安心復工。

怎料越先生的辦公室爆疫,同事逐一確診,「返咗幾日後開始唔舒服,感到頭痛、咳嗽,喉嚨乾涸。」出現這些病徵後,越先生面色一沉,拿出快測棒一驗,「睇到『陽性』結果,真係呆了!點解又係我,點解中完又中呢?」

在瑪嘉烈醫院急症室,候診患者長龍排到門外。(點新聞記者攝)

柯創盛:防疫要作持久戰準備

兩個案只是冰山一角,為張先生及越先生提供援助的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表示,在地區抗疫行動中發現不少二次確診的個案,不少人考慮到家人可能有再次被感染的風險,「要求馬上安排清潔人員上門進行一次深層消毒,我們也會送上抗疫物資。」

對於接二連三收到有市民在短時間內中招,柯創盛坦言這情況令人擔心疫情難以退卻,政府要有持久戰的準備,「期望政府更果斷執行不同的防疫政策,同時亦要加強完善社區的互助網絡,讓地區團體及議員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汲取今次抗疫經驗,政府應重新思考地區團體以至地區議會對前線及基層居民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與此同時,他深深感受到今次抗疫路上,官商民三方合作才可產生協同效應,「單靠官員做,他們會『離地』,單靠市民做又不夠資源。如果官商民一起做,就能達至水到渠成,才能回應中央所說要『全民起動、同心抗疫』。」

康復者接種指引亟待更新

連同前四波疫情,香港有約70多萬康復者,但根據特區政府的疫苗接種指引,新冠康復者不得接種第三針疫苗,當中不少在首四波中招的人士,不論是染疫產生的抗體,抑或接種首兩針產生的抗體也已漸失效,故有專家建議政府更新接種指引,讓康復者也合資格接種加強劑。

康復者欲打第三針被拒

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2020年7月感染新冠病毒,去年接種兩劑科興疫苗,今年因為第五波疫情嚴重,他計劃接種第三針卻被拒絕,他表示:「一輸入我的身份證,疫苗接種中心及私家診所的電腦系統都顯示,我不合資格接種,點解?我的抗體水平跌咗,不能夠保護我了。」

身兼政府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的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承認,康復者的抗體或已不足以抵抗第五波,「他們(首四波康復者)感染的病毒是早期原始病毒,跟現在感染Omicron得到的免疫保護力很不同。雖然他會有一些T和B細胞的記憶,但是要所謂召喚這些記憶,其實是需要時間的,感染的時候其實可能反應會遲緩了,所以要再次加強中和抗體去有一個很好的保護。」他表示,會向政府專家委員會提出更新接種指引,讓首四波康復者也獲接種第三針。

有區議員表示,社區二次確診個案趨增。圖為早前葵涌雅葵樓圍封強檢。(資料圖片)

專家解讀|染Delta生抗體不能防Omicron

中招、康復、再中招,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情況雖然罕見,但也能用醫學解釋。他指出,染疫後產生的抗體不能預防另一種新冠病毒,相信二次確診者有機會是先感染Delta,之後再感染Omicron病毒,才出現反覆確診情況。也有機會因體內病毒未徹底清除,當身邊有人染疫、曝露在病毒中,體內病毒量死灰復燃,出現反覆復發,故呼籲市民絕不能因為中過招,便放鬆防疫。

梁子超指出,Omicron BA.2亞型是香港第五波疫情的主流病毒,但也有少量Delta傳播鏈,一般而言,感染過BA.2亞型的人士,3個月內基本不會再次感染同一種病毒株,康復後第五六個月開始,抗體水平就會開始明顯下降,才有機會重複感染Omicron。

體內病毒未清可反覆復發

張先生及越先生均於不足一個月內再次確診的情況,梁子超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他們初次感染的是Delta,之後感染Omicron BA.2;另一種可能是,他們初次染疫後未完全康復,體內病毒未清除,「可能係病情反覆,他們又多數使用快測試劑,較低病毒量時未必能準確測到,真正康復與否還是需參考核酸檢測結果。」當患者體內病毒未徹底清除,卻對防疫鬆懈,再受病毒入侵的話,便有機會令體內病毒再繁殖,出現復發情況。

此外,梁子超指出康復者的抗體水平與病徵的強烈程度掛鈎,「染疫後,身體免疫反應越大,症狀越強烈,產生的抗體就越多,而無症狀者體內抗體則較少,不能排除有再次中招的機會。」

中招康復不代表終身免疫

一名公立醫院急症室醫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二次感染的情況見怪不怪,「雖然一般人中招後有三個月的免疫期,但部分醫護因為經常接觸確診病人,英國的醫護過去兩年間分別中招三至四次。」注射新冠疫苗有助加長免疫期,但不代表中招一次就可以終身免疫,「如果有人希望中招後就可以免疫,我可以話係奢望。正因為中完可以再中,大家也別寄望當香港有大量市民確診後,疫情就唔會再大反彈,所以防疫措施仍要嚴謹遵守。」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高級中醫師劉濤表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有三個方向,一是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口服藥,聲稱可殺滅病毒,但成效及副作用如何,仍是未知之數。第二種是抑制病徵的西藥,例如消炎、止痛作用,包括必理痛及退燒藥等。第三種,就是中成藥,包括被市民大量搶購的連花清瘟膠囊,「其治療效用跟西藥消炎藥相似,都是起到消炎止痛功效,但未必可以百分百殺除新冠病毒,故當身體的抵抗力減弱時,潛藏體內的殘餘病毒又再次復發。」因此,在中醫角度而言,提高身體抵抗力,徹底抗擊病毒才是對抗新冠肺炎有效的方法。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文禮願)

更多閱讀:

2.26至3.5快測陽性申報184390宗 第五波累計逾93萬人染疫

快測陽性呈報平台啟用 資訊一文睇

關於快速測試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有片)長者點做好防疫抗疫?錦囊一圖睇

一圖|染疫後藥物脫銷如何自救?家庭醫生話你知

一圖|染疫後居家隔離點自救?3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