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宏
正值周末,泡泡瑪特(09992)部分門店的Labubu盲盒再補貨。與往常一樣,相關產品迅速售罄。近期,與銷情同樣火爆的還有其股價表現。
在本周早些時候,泡泡瑪特股價再迎新高。在業績公布當天,其股價首次突破300元關口,總市值突破4000億港元,並成為當日港股成交活躍的個股之一。凌厲升勢的直接推手,是公司披露的超預期業績數據及IP矩陣的強勁表現。
IP矩陣如何撐起千億市值?
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譚智樂指出,泡泡瑪特股價飆升的核心邏輯在於「IP驅動的業績確定性」。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以Labubu為核心的Monsters系列、Skullpanda、Crybaby及DIMOO系列的三大品牌,總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其中Monsters系列作為收入主力,佔比達34.7%。
此外,泡泡瑪特的IP戰略,有「爆款單品」逐步轉向「梯隊化運營」的趨勢。譚智樂指出,Monsters系列作為絕對主力,2025年上半年貢獻超三分之一收入,其核心IP Labubu的全球熱度持續升溫,從亞洲到歐美,線下門店常現排隊搶購場景。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並未止步於單一IP的成功,而是通過「老帶新」模式構建IP生態。
以數據層面來看,譚智樂指出,Monsters系列的確是公司收入的增長主要貢獻來源。不過,除了大家熟識的Labubu之外,較早前推出的CRYBABY和Skullpanda在高基數效應下亦維持高增長勢頭,DIMOO、HIRONO等新晉品牌亦高速增長。
由泡泡瑪特打造的多元化IP矩陣的,一方面降低了單一IP生命周期的風險,另一方面還通過「粉絲遷移」效應擴大用戶基本盤。例如,Labubu的粉絲可能因收藏需求延伸至其他IP,形成交叉消費。
業績電話會上,管理層釋放的積極信號進一步點燃市場情緒。「今年年初時還說非常有信心達成50%的整體增長,去年(營收)是100億,今年希望能夠做到200億。不過,現在感覺今年應該300億也很輕鬆。」泡泡瑪特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寧在電話會上這樣說。
從短期熱潮到長青IP 故事性與情感共鳴是關鍵
泡泡瑪特的股價狂飆,也引發市場對「中國IP」的討論。DWS發布由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吳雙榮(Ivy Ng)及分析師Tommy Law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提到,近年,中國在IP市場亦迅速崛起,推出《哪吒》及Labubu等IP,成功帶動整個行業顯著增長。不過,IP能否跨越世代,核心在於情感共鳴與故事性的雙重支撐。若想要長期吸引用戶,需構建更完整的敘事體系。
資料顯示,今年6月初,發行商註冊有關Labubu的動畫劇集版權。這一動作被視為對標《Pokémon》《高達》等全球長青IP的經典路徑——通過動畫、遊戲、電影等載體豐富IP世界觀,增強粉絲粘性。吳雙榮分析,中國IP市場正處於「從流量到內容」的轉型期,2023-2024年商品經濟規模從1201億元增至1689億元,預計2029年達3089億元。
這一趨勢下,能講好故事的IP將主導未來。
對比國際其他IP,吳雙榮指出,Hello Kitty通過懷舊感拓展成年用戶,高達通過粉絲文化形成社群,泡泡瑪特需在情感共鳴基礎上,補足故事性短板。當前Labubu的動畫籌備正是關鍵一步,若能成功,將顯著延長IP生命周期。反之,若僅依賴明星帶貨或盲盒形式,可能面臨熱度退潮風險。
泡泡瑪特的業績爆發與股價狂飆,本質或是「IP經濟」和消費者需求的一場消費升級。中金公司指出,隨着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正在逐步發生變化,對於實用價值(質價比、科技含量與高功能性、健康養生等)和情緒價值(國貨偏愛、陪伴、社交、認同、高級感、寵溺感等)中更多元、更高維、更細分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