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美台合建太空港」 台灣缺電恐難成「大事」

文/疾言

最近「美國在台協會」突然在網絡平台發文稱「美國與台灣正洽談可能的太空港合作」,但台灣輿論對此並不看好,因為台灣每次與美國扯上關係,都沒有好果子吃。尤其美國對台軍售,不僅武器價格高於市場行情,當中亦不乏老舊軍備,甚至40多年前生產的子彈竟也運往台灣。對於台灣方面的軍購餘款,美方竟「袋袋平安」,說留到下次台灣買美國武器時才抵銷。如今美方聲稱要與台灣方面合作建立「太空港」,不少台灣民眾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知這次美國又要台灣買多少東西」。

所謂「太空港」,就是讓衛星、載人或無人宇宙飛船等人造物體進出地球大氣層使用的地面設施,發射形態分為垂直與水平,前者靠火箭夾帶,後者搭載於大型飛機上,升空後太空飛機脫離並進行第二階段點火,進入軌道或亞軌道,再在太空中調整姿態與飛行方向。返回地球時,機體以無動力滑翔方式靠近目的地,降落在跑道。以美國得州休斯敦到台北為例,目前搭乘傳統客機需要15至16個小時,而太空飛機僅要2.5個小時。據說目前美國在阿拉斯加、科羅拉多、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等州有20座獲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授權的商用太空港。

美國若要在台島建立「太空港」,顯然不是單純的民間合作,以其要把台島打造成「武器庫」「火藥島」的戰略圖謀,目的應是企圖把更多的武器和重要物資更快地運往台灣。由此也意味着台灣方面可能要採購更多的美國軍備和物資。至於民進黨當局,對此計劃必是「樂觀其成」,因為日後台海如果爆發戰事,這些鼓吹「台獨」的政客則可以利用「太空港」更快地逃竄。

然而,對於美台合建「太空港」,島內有人認為台灣根本不具備相關技術條件,更重要的是,台灣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這正正是台灣方面的「死穴」。自從民進黨當局實施「廢核」政策後,這些年大大小小的停電事故接連不斷。上月,台灣美國商會發布年度白皮書,直指台灣當前最迫切的經濟挑戰之一就是要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隨着台灣淘汰核能發電,並計劃減少燃煤發電,已對半導體及AI等高耗能關鍵產業構成供電不足的風險。美國晶片大廠英偉達(又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去年訪台時也表達了相同的憂慮。他說,「AI超級電腦」需要足夠的電力,台灣面臨電力限度,將會是挑戰。而「太空港」工程也是「吃電怪獸」,台灣脆弱的電力供應能應付嗎?

不論美台軍事勾連耍什麼花招,打造「武器庫」「火藥島」抑或是「太空港」,都逃不出大陸方面的「五指山」。正如國防部強調,解放軍全時待戰、隨時能戰、戰之必勝,堅決打掉一切「台獨」分裂圖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兩岸觀察|「美台合建太空港」 台灣缺電恐難成「大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