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日常人們遇到的多數火災是建築內部火災,而香港大埔宏福苑居民樓這種「自外而內」的火災較為特殊。這場火災中,建築內外均燃燒,幾乎每個房間都起火。若身處其中該如何應對?對此,國家消防救援局官微「中國消防」28日發文稱,相較於僅從建築內部起火和蔓延的火災,大埔宏福苑火災的危險性主要體現在速度更快;蔓延範圍更廣;防煙樓梯間可能會防不住煙;無處躲藏,施救困難。遇到這種火災,逃生避險的兩條有重要原則:爭分奪秒,要觀察但不要觀望;除非迫不得已,不要輕易嘗試「固守待援」。
另外,家中要常備防煙面罩,其能保護口鼻免受煙氣侵害。解決了呼吸問題,逃生就成功一大半。
文章指出,大埔宏福苑火災的危險性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火災初期,主要是從外部燃燒蔓延的,可燃的腳手架和其他材料起火後將建築圍起來燒,煙囪效應明顯,火災在橫向和縱向的發展都很迅速。二是,火一旦起勢,隨着溫度升高、熱輻射增強,必定會從建築的窗戶或其他開口處,突破進入建築內部。作為建築內部的某一住戶或某一個房間,只要有窗子或對外的開口,都難以倖免,建築內各房間起火的概率會更大。
另外,高層建築多設置有防煙樓梯間,通常情況下,只要防煙樓梯間各樓層的防火門保持關閉,樓梯間內是不易被煙火侵襲的,可供人安全逃生。但如果防煙樓梯間外牆有窗口,在宏福苑這種火災情況下,煙火可以突破樓梯間的窗口,導致防煙樓梯間也防不住煙火。
基於以上三點,沒有及時逃離的人,很難在建築內找到能夠躲避濃煙烈火的「安全屋」,很難在長時間的高溫和濃煙缺氧的環境中生還。當然,在這種全樓失火、立體燃燒的情況下,消防員內攻救人的行動也是極其危險和困難的。
文章明確,遇到這種火災,逃生避險有兩條重要原則:一是爭分奪秒,要觀察但不要觀望。很多人遇到火災可能先去開門觀察,但這種火災要通過窗口觀察才能獲知具體情況,當你發現火災是沿建築外部蔓延的(燃燒物質有可能是腳手架、安全網,也有可能是外牆保溫材料),不要猶豫,只要能走就盡快逃離建築,不管起火點是在你的樓上還是在你的樓下,也不管起火位置與你處於建築的同側還是另一側,不要覺得自己所處位置暫時安全就選擇觀望。特別是火災發生初期,火還在建築外部沿外牆蔓延,建築內一般沒有煙火或煙火不大,這時正是稍縱即逝的寶貴逃生機會,趕緊走、別遲疑。如果有2個以上疏散樓梯的,可以比較一下,選擇沒有煙或煙相對少的路線,第一時間逃離險境。
二是除非迫不得已,不要輕易嘗試「固守待援」。「對於大多數僅在建築內部起火和蔓延的火災,我們都告訴大家『固守待援』是一個重要選項,我們不建議大家冒險穿過煙氣去逃生。特別是下方樓層起火的時候,煙氣從下往上蔓延,越往下跑,煙氣越濃,可能一開始還覺得自己可以,越跑狀況越差。」文章指出,在那種情況下,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堵住門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隔絕煙火,報警等待消防員來救援,生還幾率會很大。很多人不懂得「固守待援」,結果往往被熏死在盲目逃生的路上,待在家裏的反倒毫髮無傷,這種案例不勝枚舉。
但大埔宏福苑這種火災,因為火災極大概率會從窗口突破進入室內,成功防守煙火進入房間變得希望渺茫,救援難度較大也讓等待救援成了漫長的過程,所以「固守待援」不再是明智之舉,「能走則走」才是優先選項。需要打開房門觀察逃生路線,綜合考慮自己所處樓層、煙氣濃度等因素,冷靜判斷是否具備撤離到安全位置(避難層或室外安全地點)的條件,只要可以就盡快走人。當然,確不具備條件,還是要「固守待援」。
(點新聞記者江鑫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