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為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香港中文大學宣布將於2026學年推出全港首個針對外交研究的學士課程——「外交與國際事務」(JS4898)。社會科學院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講師孔永樂博士介紹,學生將有機會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衞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實習,並可參加中東、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的短期交流。
孔永樂表示,當前地緣政治變幻莫測,國際間的衝突在所難免,「外交的本質,就是用和平方式應對衝突。」他指出,課程的設置正是希望讓學生深入了解國際事務、調解和解決紛爭的機制,同時了解我國、具備外交技巧,幫助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繼續保持開放、專業、多元的形象,促進與世界各地的合作。
融合兩院優勢 必修第三語言
該課程由中大社會科學院及法律學院聯合開辦,匯集兩院頂尖師資,內容涵蓋國際關係、區域研究、國際法等科目,教授團隊則來自香港、內地、西班牙、日本、希臘等多個地區。孔永樂以南海領土爭議等熱門議題舉例,強調教授們專注不同議題,並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度研究,因此學生能接觸到多重視角,而非單一觀點。
除中、英文外,學生在4年修業期間,必須修讀6學分的第3門外語,以增強跨文化溝通能力,應對國際機構和外交領域的工作需求。學校提供法語、德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菲律賓語等多種語言課程,學生可按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自由選擇。
赴外交學院 了解大國外交
按課程規定,學生必須完成至少一次實習。孔永樂表示,學院將根據學生興趣積極聯繫各國駐港領事館、大使館,乃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為學生提供寶貴實戰經驗。
此外,課程與歐洲、美國、俄羅斯及亞洲多所頂尖院校建有合作,部分高校如荷蘭萊頓大學、美國德拉瓦大學等更是培養出眾多著名外交官的學府。學生亦可按興趣申請前往中東、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進行短期交流。
其中,學生將在首年暑假前往被譽為「中國外交官搖籃」的北京外交學院進行交流學習,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實踐。孔永樂解釋,「現在國際事務很多話題都離不開中國,學生前往北京外交學院進行短期培訓,對未來在任何國際機構工作都有優勢。」
立足香港 放眼世界
談及畢業生出路,孔永樂指出,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氣候治理等議題,還是國際貿易與金融,都需要相關專業人才。隨着亞投行等國際機構計劃在港設立海外辦公室,人才需求將持續增長。
「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香港既有『一國兩制』的國際視野,又是中國一部分,位置獨特。」他續指,「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同時了解國際事務和中國的文化、歷史、外交,未來發展空間將非常大。」學生不僅可以投身政府、大學、國際組織,在私營機構對地緣政治議題日益重視下,他相信畢業生也能獲得銀行等企業的青睞。
面試錦囊:重時事了解及溝通能力
「外交與國際事務」課程首年提供15個聯招及非聯招學額,其中非本地生比例最多不超過50%。基本收生要求為DSE「332A33」,即中、英文達3級,數學達2級,公民科「達標」,兩門選修科達3級,不設額外科目要求或加權。
課程將優先面試將其列入Band A的申請者。孔永樂提醒,面試將重點考察學生對國際時事和外交議題的了解及溝通能力。他表示,能展現自己對外交官、國際組織代表的了解,及對WTO、世界銀行、亞投行等機構的運作和區別有認知,且具備模擬聯合國、辯論隊等相關活動經驗,或已掌握第三語言的學生將更具優勢。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