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蛇年結束前 世界或將還有大事發生

文/關品方

日本現正走在極端危險的錯誤道路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日本意圖改變「無核三原則」;第二是琉球歸屬和當地的美軍基地問題;第三是釣魚島列島的主權爭議;第四是高市早苗不肯撤回「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錯誤言論、不肯道歉。中國怎樣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預。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中國找到證據,證明美國已有計劃在日本或琉球部署有核武器或正在縱容日本做核爆試驗的準備,若真如此,為了世界和平,便再無話可說,一定迎頭痛擊、予以徹底摧毀。戰後的國際秩序,不可能容忍日本企圖擁有核武器。全球和平倡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防止這種危機出現,美國應該一清二楚。中國一定不會容許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除非高市早苗改弦易轍(正式聲明不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台灣問題)或被問責失言下台,否則從目前日本自衛隊囂張反應的形勢發展看,蛇年結束之前,世界或將會有大事發生。

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單舉中國的高鐵系統一例,有目共睹。高鐵在國防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可以快速部署兵力、高效物資運輸,增強戰略威懾能力、推動國防科技創新、提高國防動員效率。至於軍備武器方面的突破,早前的九三閱兵展示的國之重器,洲際巡航導彈全地球全覆蓋,已經有不少文章介紹,這裏不再重複。當代戰爭講究實現速戰速決,為達此目的,需要具備以下關鍵要素:強大的軍事實力,充分的戰前準備,正確的戰略戰術,高效的指揮協調。如果日本軍國主義者決心要再一次侵略中國,日本極有可能提前動手、突然襲擊、不宣而戰——因為他們在時間上不佔優勢,我軍不可不防。

筆者認為,回顧過去十多年來,自從美國宣稱要重返亞太之後,日本一直充分配合,右翼勢力抬頭並非一朝一夕。最近,日本自衛隊竟大言不慚,認為日本配合美國的軍事能力,可以擊沉福建艦。這真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如此魯莽的發言,如此瘋狂的挑釁,中國必須讓全世界清楚明白,根據《聯合國憲章》的敵國條款,中國完全可以主動向日本全方位進行打擊,毋需聯合國安理會事先授權。一旦中國決定這樣做,一定會對日本武裝力量作出毀滅性的攻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不可能中途半端,不可能曠日持久,不會留下後患、弄至不湯不水。

185年前的船堅炮利時代,維護國家主權在炮彈的射程範圍之內。新時代今天的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維護民族尊嚴在洲際巡航核導彈的射程範圍之內。關鍵是軍事實力。軍事實力是速戰速決的核心。這不僅包括先進的武器裝備,如信息化作戰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無人作戰平台等,還需要擁有訓練有素、作戰能力強的軍隊。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可以在戰爭初期迅速摧毀敵方的關鍵設施和防禦體系,削弱其作戰能力,為後續行動創造有利的壓勝條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戰爭更是如此。充分的準備包括情報收集、戰略規劃、物資儲備等。準確的情報讓己方清楚了解敵方的部署和意圖,從而制定針對性強的作戰計劃。充足的物資儲備是戰爭持續進行的保障,確保軍隊在戰鬥中不會因物資短缺而陷入被動。

戰略戰術的正確運用,是集中優勢兵力在局部形成強大的攻擊力量,迅速突破敵方防線。戰術靈活根據戰場形勢變化,有利於及時調整作戰方式,適應複雜多變的戰爭環境。心理戰、輿論戰、外交戰等非硬件作戰手段的運用,搶佔正義的道德高地,亦可以打擊敵方的士氣,弱化其決策能力。

高效的指揮協調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在信息化和無人化戰爭中,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需要指揮系統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協調各作戰單元的行動。一個高效的指揮機構,應能及時做出正確決策,避免因指揮混亂而導致作戰失利。

最後,經濟的綜合實力是戰爭的物質基礎。能夠持久戰是達成速勝戰的前提條件。戰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用於武器裝備的研發和採購、軍隊的訓練和維持等強大的綜合經濟實力,能夠為戰爭提供持續的支持,確保戰爭機器正常運轉。

戰爭需要國際政治的堅定支持和全國民眾的廣泛認同。政治支持為戰爭提供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民眾支持為軍隊提供強大的後盾和動力。贏得全球大多數的邦交國的支持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中國被迫必須和日本開戰,那就要把握時機,要避免陷入持久戰的泥潭。俄烏戰爭打這麼久,可供參考對照,引為警惕。

以上的各種要素相互關聯、交互影響,共同構成當代戰爭速戰速決的成功基礎。筆者個人觀察,中國自從2022年佩洛西竄訪台灣之後已開始準備、2024年岸田文雄赴美國與拜登落實《新版美日安保戰略三文件》之後,已作出重大判斷。在作好充分準備和部署之後,就能夠瞄準時機佔據主動,實現速戰速決的目標。除非有外部勢力插手並先行使用核武,否則中國對付日本無需動用核武。

為什麼這樣說?筆者根據在軍事網站上搜索到的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關鍵殺手鐧在「非對稱作戰能力」的應用,聚焦於遠程打擊、系統癱瘓和經濟封鎖等手段,而非傳統登陸戰爭。關鍵是海軍、空軍、火箭軍,加上信息部隊的四維立體戰。以下是最新的軍事分析:

第一,遠程精準導彈打擊。火箭軍的東風系列導彈(例如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構成關鍵支柱。這些導彈具備超音速突破防衛的能力,在日本反導系統攔截率不足20%的情況下,對關鍵目標實施飽和打擊,具體包括精準摧毀敵方軍事基地、指揮中心和宙斯盾驅逐艦;可通過多波次攻擊快速癱瘓日本80%以上的作戰設施,確保解放軍在初期就獲得決定性火力優勢。這種打法,源於先進數據鏈和衛星導航系統的支持,實現非接觸式摧毀。此外,通過海軍和無人機系統實施智能海空立體封鎖,系統性地針對日本的資源依賴結構。解放軍海軍艦艇規模是日本的2.6倍,搭配無偵-10無人機和北斗系統,24小時監控宮古海峽等戰略水道。這種封鎖能迅速切斷日本99%石油進口和90%天然氣供應。日本原油儲備僅可支撐180天,30天內將引發社會和經濟動盪。稀土和半導體材料斷供可以癱瘓日本支柱產業,削弱其經濟根基、消除日本相關產業戰爭化的潛在能力。空軍和海軍協同、配合信息化部隊可以形成電子戰體系,廢掉敵方耳目,形成多維優勢。殲-20隱身戰機編隊規模,遠超日本F-35A。配合殲-16D電子戰機可實施全頻段電磁壓制,有效干擾日本通信和雷達系統。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可確保潛艇戰的優勢。轟-6K/N轟炸機可以執行遠程反艦任務。

以上的四維綜合打擊,可以使日本失去海空主動權,難以組織有效防禦,無需登陸即可瓦解其作戰體系。高市早苗看來不懂軍事,這是她的致命弱點。石破茂、小泉純一郎、麻生太郎等比她知道得更多。今後的形勢變化,有太多不確定因素,視乎日本是否冥頑不靈、死路一條走到底,筆者目前無從精確預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品評四方|蛇年結束前 世界或將還有大事發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