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警惕日本軍國核冒險

文/黎岩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前揚言,若「台灣有事」,可能使日本進入「生存危機事態」,屆時可行使集體自衛權,公然如斯踐踏戰後國際秩序,挑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與統一,再次佐證了日本社會軍國主義陰魂不散的客觀事實。日本社會、特別是右翼政客能夠如此有恃無恐地干涉中國內政,其所謂的底氣就在於日本藉發展民用核電而擁有的強大核武製造潛力。因此,國際社會必須高度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為洗脫廣島核爆及淪為戰敗國的屈辱,有可能導致的威脅亞洲、特別是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核冒險。

內地新媒體「玉淵譚天」26日發表文章指出,中美元首24日通話向外界傳遞信號:堅決阻擊任何復活軍國主義的圖謀。高市早苗的狂謬言辭,已經引起愛好和平的亞洲人民、尤其是曾遭日本軍國鐵蹄蹂躪的14億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更加引起了中國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的深深擔憂。

1945年8月,在中國人民付出數千萬人生命代價的浴血抗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形勢下,美軍B-29轟炸機分別在日本長崎與廣島投下原子彈,徹底震跨了日本軍國主義吞併亞洲的狼子野心,促使日本裕仁天皇最終頒布終戰詔書,宣布向中美蘇三國無條件投降。有鑑於日本當局與民眾對於核武器的恐懼,加上日本因應冷戰而被美國納入「核保護傘」。同時,也是由於日本身為戰敗國,同盟國禁止日本持有任何形式的侵略性武裝(戰略轟炸機、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航空母艦、巡洋艦、核動力潛艦與核生化武器等),故日本當局為了保障自身和平與駐日美軍的協防,遲至1967年,由時任首相佐藤榮作提出「非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並於1971年正式成為日本的防衛國策。

然而,賊心不死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多年來一直對廣島核爆耿耿於懷,對供奉在靖國神社裏的發動侵略戰爭的戰犯陰魂感恩戴德銘記於心,並無視戰後國際秩序的箍制約束,一再掀起相關話題的社會討論,特別是針對「不引進核武器」的部分,圖謀改變日本非核三原則,從而引發了國內外的擔憂。更值得國際社會關注的是,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長期駐守日本本土,不單給亞洲國家造成潛在威懾,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日本非核三原則中的不引進核武器。

2002年4月6日,日本在野黨自由黨黨魁小澤一郎就公然表示:「如果中國過度膨脹的話,日本就要製造核武器來反制中國;日本核電廠裏的鈽完全可以製造出4000多枚的核彈頭,我們在軍事實力上不會輸給中國。」如此恐怖的威脅性言辭,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際社會對日本圖謀廢除非核三原則的擔憂。

其實,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期間,位於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迫使方圓五十公里的居民全部撤離;日本傳媒當時就披露了一件令人震驚的資訊,1970年代初興建的福島核一廠是使用舊式的核反應爐,其中鈾原料消耗後會產生可提煉為核武的副產品鈽。意即負責運轉福島核一廠的東京電力公司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加工提煉濃縮鈾,特別是可用於製造俗稱髒彈的輕型核武,乃至與等同核爆的原子彈。

事實上,真正擔憂的不僅僅是上述的某種可能性,而是日本長期製造、儲存遠超民用核能實際需求的鈈(plutonium)材料,並且能夠在短期之內生產大量的武器級的鈈,這本身就是最大的軍國主義核威脅的重大風險,是亞洲和平與安全的潛在隱患。

據日本內閣公布,截至2024年底,日本在國內和海外共儲存約44.4噸鈽,其中境內儲存8.6噸、21.7噸在英國、14.1噸在法國。更有國際原子能專家估算,日本目前實際擁有約47噸鈈。而據日本經濟產業省2018年《能源基本計劃》,日本國內每年鈈的消耗量也僅約2.6噸,但卻無視核材料風險及高昂儲存成本,擁有超過實際需求18倍的核原料。國際社會不能不質疑,狼子野心的日本究竟意欲何為。

長期以來,日本以核能發展掩蓋其製造核武器的能力,日本國內存儲過量的核材料。日本曾經把部分武器級的鈈運往美國儲存作為掩飾手段,並由美方將這些武器級的鈈進行稀釋,稀釋到民用核設施可以使用的豐度,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這也只是其中極少部分,大部分核原材料仍儲存在日本,並且經過數十年核能電力的加工,日本在處理提煉用於核武器的核原材料方面,已經擁有了擁核國家所具備的基本技術。試想,就連國家力量如此不堪、基礎工業如此落後、科研設備如此簡陋的朝鮮,都能夠成功核爆。況且,日本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中唯一掌握核後處理技術、有能力提取武器級鈈、且仍有可運行後處理設施的無核武器國家。那麼,對於已經完全擁有核燃料使用的整套設備和能力的日本而言,短期間完成核武製造,並快速部署投入實戰,不過是輕車熟路而已。

毫無疑問,國際社會若然不能從核武原材料的源頭對日本進行封鎖约束,一旦有事,亞洲50億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有可能陷入日本軍國主義核威脅、核訛詐、核冒險的危機中。基於日本武士道支配的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基於日本迄今仍對其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缺乏歷史反省,也是基於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可能存在向外擴張的天然的社會屬性,特別是基於中國和平崛起以及擁有強大的軍備對日本構成的戰略威懾,國際社會必須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核冒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講真D|警惕日本軍國核冒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