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全運會中,乒乓球項目以「地表最強比賽」引爆全民關注。在這場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國家級賽事中,匯聚了眾多深受大家喜愛的奧運冠軍及新生代選手,不論是老將還是新星,都讓人心生挂念。
有球迷關注到這一現象:許多乒乓球運動員在發球前,都喜歡在台桌上摸一下,尤其是喜歡在靠近球網的地方擦一擦,這個行為難道是什麼玄學取勝小技巧嗎?
其實,運動員很多時候摸球台並不是為了安撫球桌情緒,而是在擦汗。也許有人會想,流汗了為什麼要隨手擦到球台上,拿毛巾擦不行嗎?還真不行。
因為乒乓球規則中,對運動員擦汗有着明確規定:只有雙方每得6分的時候,以及決勝局交換方位時才能允許用毛巾擦汗,其目的是為了保持比賽的連續性。比如,比分為2比3時球員是不允許擦汗的,但2比4或者3比3時,球員就可以擦汗了。因此,在其他時段,會出現用手抹一下汗水的現象。
在比賽進行中,絕對不允許在回合之間、撿球時或準備發球時突然拿出毛巾擦汗,這會被視為拖延比賽。同時,擦汗還要在指定區域內進行,通常運動員會走向球台兩端或後方的擋板處,從放在那裏的毛巾架上取毛巾擦汗。
此外,也不能因擦汗而改變場地條件。運動員擦汗時不能有意地將汗水甩到球台或場地上。如果汗水滴落到球台,需要立即用毛巾擦乾,但不能藉此機會拖延。
從物理學角度分析,乒乓球的飛行狀態包括位置、速度、角速度等參數,乒乓球在球桌和球拍上的碰撞與來球速度、球的旋轉速度、球台的摩擦係數、豎直方向的反彈參數等相關。一點點微小的汗水,都有可能會導致擊球效果不佳。而靠近球網的位置一般不會影響球的落點,所以大家都選擇在這裏「摸一下」。
在乒乓球和球拍或球台的接觸中,摩擦力和彈力在反彈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另外,球台性能參數對比賽影響深遠。有經驗的運動員可以通過摸球台的動作,感受球台的材質、狀況與性能,判斷比賽策略。如高彈性球台可使球體反彈高度增加20%至30%,為進攻型選手創造更充裕的發力空間。這類球台適合通過落點變化調動對手,藉助反彈高度實施精準打擊。而表面摩擦力較強的球台能顯著延長球的滑行距離,為旋轉戰術提供理想平台,選手可通過製造強烈旋轉迫使對手失誤。
根據《乒乓球台的安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標準規定,乒乓球從300毫米高度自由落下,反彈高度應在230至260毫米之間。此規定保證了球速和彈跳的穩定性,若彈性不足,球反彈過低,影響進攻;彈性過強,球反彈過高,打亂比賽節奏,符合要求的彈性讓比賽更公平、流暢。
另外,乒乓球運動員的擦桌動作還是賽場「隱形心理博弈術」。這是運動員建立比賽節奏的常見行為模式。當比賽進入緊要關頭,球員常因心跳加速、緊張而狀態波動,此時他們下意識的「摸桌」舉動,類似深呼吸般能幫助平復心緒、重尋比賽節奏,本質是心理層面的自我調適。
綜合來說,如果球拍或者球桌上有了汗水,必然會影響器材的特性,影響運動員的手感,進而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所以說,運動員一方面不得不擦汗,另一方面又不能隨便去擦汗,那就「順手」在球台上擦一下,還能在心理上獲得優勢,調整狀態,爭取好成績。
(來源:中新社)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