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大約兩周前的11月9日,是張純如(1968至2004年,終年36歲)逝世21周年的日子。謹以此文悼念她,同時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張純如是美國華裔作家和歷史學家,以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聞名於世。往事不堪回首,純如永垂不朽。
張純如(Iris)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祖籍江蘇淮安;名字取自《論語》,意謂「和諧美好」,Iris象徵希望與和平。她成長於美國,祖輩經歷過抗日戰爭。1985年,張純如(17歲)入讀伊利諾伊大學主修數學與計算機,後轉讀新聞系;1988年起為《伊利諾人日報》撰稿,畢業後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工作。1990年考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翌年獲碩士學位。1995年出版首部著作《錢學森傳》,奠定寫作基礎。1997年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首次將南京大屠殺真相向西方社會披露。該書連續3個月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1998年,張純如推動成立「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獲得「美國華裔婦女協會」頒發的「年度優秀婦女獎」。其後6年間,她一直從事該研究中心的相關工作,因長期直面歷史創傷,飽受精神困擾,2004年11月9日吞槍自殺。她的工作喚醒了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江蘇淮安設有張純如紀念館,銘記其不朽貢獻。
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的系統性暴行。當年七七事變後,日軍攻佔華北,隨即大舉入侵上海和華東一帶,口出狂言,聲稱要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從8月13日開始,淞滬會戰爆發。中國軍隊頑強抵抗3個月後,不幸潰敗。11月上海淪陷後,日軍分三路進逼南京。中國軍隊頑強抵抗,雖集結15萬人保衛南京,但12月12日仍最終失守。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命令「殺掉全部俘虜」,為大屠殺埋下伏筆。日軍的屠城暴行,姦淫擄掠無所不用其極。漢中門慘案(12月15日),3000餘名國軍俘虜遭機槍掃射後焚屍;魚雷營屠殺(12月15日),9000餘名平民集體遇害;草鞋峽屠殺(12月18日),57000餘名中國軍民被捆綁後遭機槍掃射、焚屍滅跡,殘骸投入長江。日軍組織殺人競賽,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紫金山分別殺害106人和105人,新聞大肆報道「百人斬競賽」(日本士兵比賽誰最先斬殺100個中國人)。零散虐殺與暴行更是罄竹難書。根據戰後的南京法庭調查,858起零散屠殺,總共導致15萬人死亡。全城婦女遭系統性強姦,發生超過2萬宗性暴力事件,女童和老婦都不能倖免。南京城內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焚毀,一半的商戶遭洗劫,珍貴文物典籍損毀近20萬件。根據戰後中國法庭綜合證據判定,集體屠殺死亡共19萬餘人,零散屠殺死亡共15萬餘人。
南京大屠殺歷經大約6個星期,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至1938年1月下旬才逐漸結束。在此期間,日軍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大屠殺,導致30多萬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遇難,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戕害,大量財物被掠奪,南京城遭受毀滅性的破壞。
其間的國際救援,提供的日軍屠城證據可謂鐵案如山。以拉貝為首、共20餘名外籍人士建立的「南京安全區」,庇護了大約25萬名難民。關鍵物證包括西方記者(如提爾曼·杜丁)和攝影師(如約翰·馬吉)提供的文字和影像,還有大批倖存者提供的證詞,揭露日軍如狼似虎、殺人如麻的野蠻暴行。
戰後的東京審判和南京審判,落實追責日軍戰犯。東京審判於1946至1948年舉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將南京大屠殺定性為「反人類罪行」,主犯松井石根、東條英機等被判絞刑。南京審判於1947年舉行,戰犯谷壽夫等被判死刑。
南京大屠殺是二戰的三大慘案之一,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廣島長崎核爆並列。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舉行悼念儀式。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人類戰爭暴行的警示符號,強調和平價值與國際人道原則的重要性。凡我國人,對南京大屠殺不敢或忘,是為了銘記歷史,警示未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捍衛歷史真相和正義,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不讓歷史被歪曲和篡改;緬懷遇難同胞,表達對他們的深切哀悼和敬意;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此外,呼籲全世界人民反對戰爭、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是中國人對歷史的尊重、對未來的責任。
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始於1994年,歷時3年,1997年出版專著。她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起因,是在加州庫比蒂諾看到一個相關的圖片展,受到極大震動。此前她對這段歷史半信半疑,但展示的照片讓她意識到父母的講述是真實的,但西方社會對此卻知之甚少,兼且缺乏全面的英文著作以記錄這段歷史,於是決定投身研究與寫作。1995年7月,張純如前往中國南京進行實地調查、搜集史料、訪問倖存者。儘管她當時有病在身,仍堅持日以繼夜辛勤工作。她從大量的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中系統性地挖掘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終於在1997年成書出版。該書被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威廉·柯比(William C. Kirby)稱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經過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學術性英文專著,詳細記述了南京大屠殺事件本身以及戰後日本政府掩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惡劣行為,引起美國和西方社會轟動,連續10周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促使美西方各界關注和討論南京大屠殺。該著作出版後,張純如不幸遭到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騷擾和攻擊。她收到威脅信件,內附子彈。但她依然堅定勇敢地為歷史真相發聲。1998年12月,她與時任日本駐美大使齊藤邦彥在美國電視節目展開辯論,嚴正要求日方道歉並賠償。她的研究和著作在揭示真相、推動國際關注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張純如自殺離世是人間悲劇。全世界的人類將永遠銘記她的貢獻。
張純如究竟為什麼自殺?人言人殊。筆者估計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複合結果,沒有單一的原因可以解釋;普遍認為是她長期沉浸在這歷史的大悲劇之中、自困於精神桎梏不能脫身。她因此患上抑鬱症,導致她出現幻覺因而自殺。抑鬱症嚴重影響情緒、思維和行為,使患者產生絕望、無助和自我否定的情緒。她受到研究和寫作這人類浩劫的影響,在漫長的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相關歷史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到極其慘烈的惡魔和血腥。長期接觸這些內容對她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衝擊,壓力如山大,加重了她的抑鬱症狀。加上來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嚇和威脅,到她生命後期,電話鈴聲和郵箱信件都足以造成巨大的心理壓抑和安全恐懼,終於導致精神崩潰。她的母親張盈盈在回憶錄中懷疑張純如服用抗精神病和抗憂鬱症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產生幻覺,走上自殺的絕路。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加州洛斯加托斯南部的鄉村路上飲彈自盡。她用0.45口徑的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遺體被發現時,車內有遺書寫給家人,日期是11月8日,表達歉意和困擾。
張純如長期面對大量血腥和暴力的歷史資料、聽取受害者的悲慘故事,對她的心理造成極大衝擊。她又長期處於恐懼和不安之中,構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抗抑鬱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造成厭世以及被追殺的瞬間幻覺,應該是導致她自殺的直接原因。
因為抑鬱症而離世的,較知名的有張國榮、梵高、海明威、三毛、凱特絲蓓、史蒂夫賓、陳百強、崔雪莉、具荷拉等,數不勝數。對張純如,我們應該深刻銘記她為揭示歷史真相所作出的不朽貢獻,同時惋惜她英年早逝的無涯遺憾。行文至此,筆者五內俱焚,不禁潸然淚落,謹填《如夢令》詞一首,遙祭純如不朽精魂:筆下驚濤駭浪,血淚金陵重鑿。真相破塵封,史海黃泉碧落。斥喝!斥喝!光照人間城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