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賽場喧囂背後的資本與失序 乒壇如何應對「飯圈化」?

文/關品方

第十五屆全運會圓滿結束。在乒乓球項目,乒壇三朵金花,陳夢奪得女團金牌和女單銅牌。王曼昱奪得女單金牌。孫穎莎奪得女單銀牌和女團銀牌。自從去年巴黎奧運會以來,中國乒乓球界一直存在的粉絲怪狀,從今屆全運會觀眾席上的表現看,飯圈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陳夢在本屆全運會乒乓球比賽結束後發表長文,回顧了她的心路歷程和比賽感受,節錄如下:「比完賽大家都沉浸在最後領獎的時刻,開心、激動、難忘。回想無論身體還是技術,9個月都是完全離開賽場沒有訓練,當時心裏還是有些沒有底,但想着既然回來了,既然決定要打,就要盡全力的去準備,無論結果怎麼樣,我希望「享受比賽,快樂乒乓」,想贏,不怕輸。開始恢復訓練後在高強度的訓練中每天都在咬牙堅持,哪怕訓練一整天后要做很久的康復治療,也沒放鬆。我想用自己努力拚搏的精神,影響年輕隊員,把乒乓球傳承接力下去,讓團隊力量更強大。今年團體賽的每一場比賽都非常困難,從小組賽出線一直到冠亞軍決賽,尤其是從淘汰賽開始,每一場都是3∶2。但也正是團隊的這種力量,各自在自己的位置打好每一場比賽,讓我更深地感覺到體育不屈不撓的熱血和魅力。但同時體育真的很殘酷,勝的只有一方,我們很幸運,成為走到最後的團隊,給大家奉獻了精彩的比賽,給今屆全運會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我覺得,在時間緊迫、訓練緊湊的情況下,這次拿到了單人銅牌和團隊金牌,挺不可思議。但想一想,就會感受到你只要努力不放棄,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有奇跡發生。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感謝山東隊給予我非常大的支持,無論是場上的隊員還是我們教練和所有崗位的工作人員,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盡最大的努力支撐我們往前進,給予了我非常多的鼓勵,也謝謝支持我的家人和球迷們。」

她沒有提到的是,為什麼在場的觀眾總是一面倒地支持孫穎莎和河北隊、一面倒地向她、山東隊和王曼昱喝倒彩。男團方面,在場的觀眾也是一面倒地向王楚欽的任何對手喝倒彩。這些粉絲(不是球迷)們近乎歇斯底里的吶喊和干擾,看人不看球,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嚴重影響了球員的表現,破壞了球迷欣賞球賽的環境。

孫穎莎和王楚欽作為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吸引了多家企業的贊助和代言合作。孫穎莎的贊助商和代言品牌主要有8個,王楚欽4個。本文不欲為這些品牌免費宣傳,心照不宣。乒乓球項目變得商業化,飯圈現象就是幕後組織起來的專業粉絲,負責在現場狂熱支持他們所謂的偶像,造成群眾效應,爭取眼球和耳朵。坦白說,這種商業操作已經和乒乓球競技毫不相干,只是近乎盲目的情緒上的支持和宣洩,後面牽涉到相當複雜的資本操作。

乒乓球飯圈文化與資本操作存在深刻的共生關係,兩者相互驅動,形成利益閉環。資本操作產生飯圈文化,主要來自商業變現設計,通過包裝運動員打造「明星效應」。賽事運營方設置VIP應援區、推出球員周邊盲盒(包括卡牌、手辦、徽章、玩偶,可炒至20萬元人民幣)、高價門票(可炒高5倍以上),直接收割粉絲經濟。其次是流量與數據驅動,贊助品牌方組織支援代言人的粉絲團體進行「刷數據」和「控評」等行為提升商業價值,運動員的廣告代言收益與其粉絲基數掛鈎。如果粉絲數量少、商業價值低,影響品牌產品銷售,資本利益鏈即蒙受損失。產業鏈系統化操作成為營銷成本的一部分,已無所不用其極。由經紀公司及職業粉絲團隊主導的後援會,形成「站姐代拍—集資應援—數據刷量—回佣交易」的灰色產業鏈。表面上這種「粉絲文化」和「飯圈市場」操作合法合規,其實毒害球員和粉絲,令人痛心疾首。

物極必反。飯圈文化對乒乓球運動現正進行惡性反噬,因為競技生態異化。極端粉絲通過舉報可以施壓教練組操控出場名單,甚至干擾球隊戰術;運動員隱私遭到侵犯(例如侵入球員房間、近鏡追逐跟拍),造成精神價值扭曲。體育競技的公平性讓位於流量爭奪。賽場出現激光筆照射運動員、辱罵視頻刷屏,留言粗俗卑鄙,化作惡質攻擊。國家隊需要耗費資源應對飯圈干擾,導致管理成本激增。中國乒協公開譴責違法行為,可惜效果不彰;分散訓練的專注度,窒礙球員水平提升。

資本運作將飯圈文化視為「移動提款機」,通過系統性操作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飯圈文化依賴資本的助推擴大其影響力,形成閉環。這一共生關係現正加劇侵蝕乒乓球運動的競技本質與球員權益,亟需行業規範遏制畸形發展。

為今之計,一定要有解決措施。要加強行業自律,制定明確規則,限制資本運作,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更要引導粉絲回歸理性:通過懲罰、宣傳和教育,引導粉絲關注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和體育精神,避免盲目追捧的非理性言行。應根據公平競爭法規範商業行為:建立透明的商業競爭機制,確保運動員的商業活動與競技訓練互不衝突,保護運動員的合法權益。要吸引真正的體育愛好者和球迷,限制粉絲依賴飯圈文化獲得的利益。最後是加強監管力度,監管資本操作,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飯圈文化對體育生態的衝擊,已到無法無天的地步。賽場內外的非理性行為,粉絲對陳夢奪冠後的噓聲,網絡上惡意剪輯視頻的流量,顯示出飯圈邏輯的悖論滲透。這種現象導致運動員承受雙重壓力,既要應對高強度競技,又要被動捲入流量爭奪,甚至出現「孫穎莎輸球怪陳夢未參賽」的荒誕指責(意思是陳夢沒有為孫穎莎淘汰其他對手)。

如今互聯網的算法推薦機制使得運動員被飯圈文化製造的話題佔比激增。公眾認知的代際差異和網上媒體的質量變化,導致現時運動員面臨的各類以訛傳訛的謠言數量倍增,粉絲為了尋找話題在網上爭取點讚轉傳,無所不用其極。儘管官媒嘗試創新引導,《人民日報》採用故事化正面敘事、央視充分肯定陳夢和樊振東的優異成就,但針對網絡暴力的制度化防護仍顯不足。筆者認為,現時官方的系統性對應機制不足,有待建立。數據顯示持續遭受網絡暴力的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穩定性下降、傷病復發率增加,影響競技水平的正常發揮。

惡質網暴和飯圈文化的本質是體育精神價值在流量經濟活動中被不幸異化。解困之路相當漫長。要引導球迷理性觀賽,讓乒乓球賽場回歸純粹的本質、乾淨的初心。

陳夢通過自身經歷和行動,為解決乒乓球界的飯圈現象提供了啟示和方法。首先是以身作則,展現體育精神。陳夢在比賽中始終保持專業和堅韌,在全運會賽事中強調 「愛,可以,但不要傷害」,呼籲球迷理性支持,反對飯圈亂象,避免惡意攻擊和過度解讀,體現了運動員對比賽和對手的尊重。陳夢說「球迷」和「粉絲」其實互不衝突,「可以不喜歡但別傷害,希望大家把掌聲送給雙方選手」,體育的美不應局限於勝負。陳夢多次公開表示,運動員需要專注訓練和比賽,而不應被場外聲音和商業活動干擾。她希望球迷能正確面對輸贏,關注運動員的拚搏精神和技術進步,而非製造對立和人身攻擊。她呼籲球迷回歸體育本質,支持打擊飯圈的違法犯罪行為,強調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承受輸贏結果。她的態度為官方治理飯圈亂象提供了運動員層面的支持,傳遞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的法治意識。陳夢在賽場上用成績和行動回應質疑,她的表現始終穩定出色,用實際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駁斥外界對她的無理質疑和惡意攻擊。這種方式不僅維護了自身形象,也為年輕運動員樹立了榜樣,鼓勵他們專注訓練和比賽,而非被飯圈輿論左右。

筆者認為,關鍵是球員們要團結起來一致發聲,個人名譽和利益只是次要,心中要有集體和國家優先的觀念。陳夢為此以身作則立下先例。筆者希望市場懂得運動員的價值不單在比賽的輸贏和獎牌,而在體育精神、個人品德和社會服務。品牌代言是企業文化的反映,極需品質提升,做到行穩致遠。本屆全運會取得驕人成績,空前成功。期望在體育強國的康莊大道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品評四方|賽場喧囂背後的資本與失序 乒壇如何應對「飯圈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