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特區政府於11月11日至11月30日舉辦共39場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論壇邀請各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候選人,以及其選區或界別的選民和市民出席,加強選民和市民對各候選人的認識及了解,提高社會的關注度,令大家踴躍投票。同時,政府希望透過選舉論壇,讓每位候選人都有公開及公平的機會,向市民和選民展示政綱和理念,從而可以讓選民作出適當的投票選擇。功能界別-金融服務界論壇今日(24日)下午於荔枝角政府合署禮堂舉行,兩名候選人——U1號候選人李惟宏和U2號候選人連少冬,分別闡述個人政綱並進行問答。
U1號候選人李惟宏現任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政治聯繫報稱獨立。李惟宏表示,金融是香港的基礎,作為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在任期內發言380次,提出包括提升資本市場的競爭力,推動24條金融相關法例等議題。若當選,將會繼續推動改革,將關注中小企的生存空間,推動監管機構合理監管,持續激活證券市場,同時優化互聯互通機制。
U2號候選人連少冬是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會長、博時國際董事長兼CEO,無申報政治聯繫。她表示自己深深了解業界難處,並對香港的金融市場充滿信心,希望用自己的跨界經驗為金融服務界帶來變化。政綱包括做大市場,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並和內地保持聯繫及合作;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爭取更多資源,善用科技平台;增強香港的金融基建。
Q&A環節
Q1: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調解發展,鼓勵各界更廣泛使用調解作為庭外解決爭議的方法,以締造雙方均能接納的解決方案,並培育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文化。你建議政府採取什麼措施,進一步推廣調解文化?
U1號候選人李惟宏: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是讓全球投資者通過香港進入內地龐大市場,內地優質企業亦可通過香港走向世界。在此過程中,若與不同國家、企業出現爭議,香港可發揮獨特優勢,一是加強宣傳推廣,講清調解的好處;二是分享更多成功案例,讓出現爭議的當事人知道調解是高效的解決方式。
U2號候選人連少冬:國際調解院總部今年落戶香港,這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認可,因此必須好好維護與推介這張「新名片」。為了進一步推廣調解文化,政府可帶領業界到更多國家游說,爭取更多國家簽署相關協議;另外可呼籲業界在簽約合同時主動加上調解條款。
Q2:今年由於受環球經濟不明朗、利率高企、本地樓市調整等因素影響,私人發展商參與市區重建的意慾下降,導致部分重建項目進度受阻。你認為市區重建局可採取什麼策略措施,確保即使面對經濟環境波動,市區重建工作仍能如期推進,滿足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期望?
U1號候選人李惟宏:市區重建局的工作極其重要,香港目前有大量樓齡超過五、六十年的舊樓,首先大家要理解這些樓宇必須進行重建,否則會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惡劣的衞生問題、周邊設施落後等情況。另外,當局可檢討現有機制,並加強溝通,例如設立專線熱線,令受影響人士的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答。
U2號候選人連少冬:市區重建局的成立,就是為了幫助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目前全港超過50年樓齡的樓宇約有1萬幢,為了更有效地改善大家的居住環境,一是要強化市建局現行的「4R」策略,同時未來更着重推動「預防性維修」,延長舊樓壽命;二是要做好創新規劃和資源運用,市建局可與政府配合,在北部都會區或其他地區預留更多安置土地,讓重建項目擁有更好的條件;三是為重建「拆牆鬆綁」,市建局可與政府共同檢討現行政策,適度「拆牆鬆綁」,讓市建局能更靈活運作,重建工作更有效率。
Q3:在推動創意產業方面,香港擁有獨特的文化背景與國際化優勢,你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支持創意產業發展,並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
U1號候選人李惟宏:「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是政府強調的香港「八大中心」之一,這是香港的核心優勢。香港設計師創作的Labubu,其母公司泡泡瑪特已在香港上市,這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展現知識產權背後的產業影響力和文化價值。
我們需要看到創意產業的「乘數效應」,例如今年香港舉行接連舉辦全球投資峰會、Art Basel以及七人欖球賽,這些大型活動能帶動多個相關產業,藝術品交易需要金融服務、保險、拍賣、運輸、倉儲;高端倉儲又帶動紅酒、黃金等高端資產儲存業務;演唱會則吸引全球觀眾來港,帶動酒店、餐飲、交通、機票等消費。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跨局、跨部門的協作,將文化、藝術、體育、旅遊、金融等政策充分結合,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創意產業發展,從而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
U2號候選人連少冬:創意文化產業近年蓬勃發展,香港作為亞太區知識產權保護最完善的地區,發展創意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創意產業開發周期長、早期風險高,最需要資金支持和知識產權保障。對此,政府應聯合私人機構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為優秀項目提供早期資金支持;政府可允許知識產權作為可抵押資產,鼓勵銀行開發專屬的知識產權信貸產品,為創業者解決融資難題;另外,可引入新技術,讓社會大眾都能以小額方式參與投資優秀IP項目,實現眾籌式集資。相信只要用好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金融市場的雙重優勢,就能讓創意產業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