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聖公會基榮小學6A邱浩恩
中國人向來重視飲食,所以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且遇到朋友也會以「吃了飯沒有?」作為開場白,身為炎黃子孫的我當然也不例外,我不但喜歡吃,而且對飲食文化也很有興趣。
米飯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每個香港人平均每年吃米37公斤,不過其實米飯並非中國人獨有的食物,例如印度人便會將香米、馬鈴薯、香料和肉一層層鋪在鍋裏,再用餡餅皮把蒸汽和味道封住,用小火慢煮,炮製成一款色香味俱全的印度香米飯。
至於意大利人就會用高湯把生米煮成熟飯,過程中會不斷攪動,好讓米粒的澱粉融入湯中,令鍋中的米飯濃稠入味。
米飯除了是主食,也可以用來製作甜品,泰國人就會把糯米蒸熟後加入椰漿拌勻,配搭香甜的芒果,做成香甜軟糯的芒果糯米飯。
除了米飯,麵條也是我們常吃的食物,麵條種類五花八門,例如:烏克蘭的鷄蛋麵是用鷄蛋和麵粉做成,再配搭奶油醬和乳酪一起吃。而奧地利人就會把麵糰弄成小小的一顆,俗稱小麻雀,造型可愛引人垂涎。越南和柬埔寨人都跟我們一樣會吃米粉,兩地人會把高湯加入米粉煮成米粉湯。
只是簡簡單單的米飯和麵條,已經可以造出那麽多的美食,可見無論中外古今,人類對美食都有一份熱情,就是這份熱情,推動人類不斷發明更多的美食,如果我們對學習也有這種鍥而不捨的毅力,那麽一定可以擁有非凡的成就。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有關飲食的趣味知識,就不能錯過《世界餐桌歡迎你》這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