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言
12月7日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超過160名候選人,向地區直選或其他界別的選民施盡渾身解數,期望得到選民的支持,能夠晉身議會為市民服務。不過,一場良性、有序的選舉,卻受到別有用心的人士抹黑,一些潛逃海外的政客,有的煽動他人「不投票」,有的則攻訐特區政府「鼓勵他人投票」。事實上,反對特區政府的政客,他們一定不會想選舉順利舉行,而他們最為根本的攻擊,是香港的選舉與西方國家不同;誠然,香港需要的民主,不是模仿西方「內耗」的民主,而是適合香港情況的民主,一種福為民開的高質量民主。
我們嘗試舉一些近期發生在外國的例子,筆者的分析就會更為深刻,最近美國民主黨有6名國會議員告誡現役美軍應拒絕執行非法命令,而總統特朗普就言辭激烈地回應表示相關議員煽動叛亂,威脅對他們處以死刑,言論在美國引起一輪激烈黨爭,白宮堅稱特朗普旨在強調維護軍隊命令傳遞體系的重要性,民主黨人則斥責特朗普煽動政治暴力,公然對國會議員發出死亡威脅。
另一事件,同是在美國,近期發生了史上最長的「停擺」事件,美國此前多次因為兩黨分歧,令關乎聯邦政府運作的款項沒有批下來,導致政府部分停運,基層的食物援助等亦受影響。當地時間11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才結束了持續43日、美國史上最長的聯邦政府「停擺」。
關於特朗普「恐嚇」國會議員一事,緣於特朗普利用軍隊去打擊普通市民,國會議員要求軍隊拒絕執行命令是對是錯,或者是合法或違法,各方可以討論,但特朗普說可以把他們處以極刑,明顯是「超過了」。至於美國政府「停擺」一事,則是西方的兩黨以至多黨政治,已經超出了互相監察或制衡的範圍,而是隨時拿政府公務員、市民以至基層大眾的福祉來作政治博弈。
一些曾在香港非法煽動「抗爭」的政客,揚言哪怕西式民主有很多弊端,至少選民幾年之後可以換一個總統,但事實擺在眼前,選民所換的總統,可以「沒有更差,只有更差」;而所謂兩黨政治,亦不是為了市民而行使監察權力,而是了黨爭、黨利,廣大市民的利益都可以擱在一邊。西方民主的「好」,是好爭、好鬥、好內耗,一輪爭拗過後,西方政客依然「豐衣足食」,但貧苦大眾卻可能因為政府停擺,領取食物援助都有困難。
回到香港,相比起2019、2020年的社會混亂、議會內耗,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確實展現了一番新氣象,沒有激烈的鬥爭和內耗,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和務實的討論,一項又一項艱難的法案在第七屆立法會通過了,既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又有惠及基層的改善「劏房」的法案等。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是西式的內耗民主,而是理性為民的高質量民主,要支持這種民主,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局面,12月7日,社會各方、廣大市民要履行公民責任,為自己、為議會、也為香港,投下神聖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