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島內動態:鄭麗文短期內或赴大陸訪問

文/關品方

當前的兩岸關係中,統一的議題從未離開公眾視野。台灣支持一中的政黨,到底會選擇如何走向和平統一之路?是否可以通過一個兩岸政黨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地實現兩岸統一呢?洪秀柱說得好,「不要把問題想得太複雜了。」

幾天前的11月19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表態,似乎給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答案。兩岸統一的道路,或會因此發生微妙的轉變。他提出一個新詞彙,名曰「一國兩區」,在一個中國的硬核原則下,中國包括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兩個地區可以有不同的制度。因此,可以理解為「一國兩區」也是「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之一。大灣區有四個特區,深圳和珠海是經濟特區,香港和澳門是行政特區。台灣特別行政區簡稱「台灣特區」。

筆者個人認為,可以審視「一國兩制」與「一國兩區」的異同,研究怎樣早日解決台灣問題。早日解決台灣問題,關鍵是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動共贏。推動完成兩岸統一,現在是千載一時的黃金機會。鄭麗文準備要做的,可能是早日赴京溝通,就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則性問題謀求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同表、反對「台獨」,反對外部勢力干預中國人自己的內部事務。兩岸和平就是國共兩黨共同反對內戰。互動雙贏就是兩岸同胞全方位交流友好合作。接下來就是召開兩岸政治協商會議、商談兩岸統一的具體細節安排,研究包括「一國兩區」在內的各種方案。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澳門特區同樣),前提是主權屬於中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特區實施,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經歷了回歸初期的磨合階段,2014至2019年的「顏色革命」帶來社會動盪,其後撥亂反正。經驗相當寶貴。可惜被民進黨當局歪曲宣傳,島內許多人對「一國兩制」抱有疑慮和排斥。過去10年來,國民黨未能堅定站穩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的立場,未經深思熟慮就向民進黨當局鸚鵡學舌,拒絕「一國兩制」,結果作繭自縛,十分可惜。

最近蕭旭岑的一番話,給予兩岸統一議題新的詮釋。蕭旭岑表示國民黨不接受「一國兩制」作為兩岸統一的參考,是回應台灣民眾的既成偏見和顧慮,對「高度自治」這一概念未能夠跳出傳統思維的巢臼。台灣方案的內容都還沒搞懂,就一口拒絕,這做法反映格局並未打開。國民黨意識到否定「一國兩制」的說法已過了頭無法挽回,為了爭取廣泛認同,必須找到更加契合台灣民眾感情的說辭。這樣,作為下台之階,「一國兩區」遂應運而生,但無須點破。蕭旭岑解釋,「一國兩區」強調的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台灣與大陸屬於兩個地區,彼此在主權歸屬上具一致性,但在治理方式上保持差異。這提法既不否定「一國兩制」的概念敘述,又能夠確保兩岸統一的法律和政治基礎。「一國兩區」的表述可能略顯陌生,但更貼合台灣現行的運作體系,是安民告示的心理主軸。根據島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台灣和大陸早已被視為一中原則之下的「兩個地區」,與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水火不相容,南轅而北轍。一國兩區,名正言順。

因此,國民黨此舉並不是脫離現實,而是有意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尋找突破點。在這方面,筆者個人認為,在不違背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值得以寬容和開放的態度看待國民黨朝正確方向的改變。

鄭麗文的兩岸路線,是務實而謹慎的選擇,方向正確,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的處境現時並不容易。作為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席不暇暖。她在兩岸關係上的表態,雖然語速快,但顯得謹慎。儘管她還沒有像蕭旭岑那樣明確提出「一國兩區」,但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觀點,與蕭旭岑的主張高度一致。她表示台灣的安全和生存,依賴堅守一個中國原則,這立場與「一國兩區」的核心理念相輔相成。鄭麗文實際上為兩岸關係的走向提供了一個務實的前進框架。她不否定大陸一貫有關兩岸統一的主張。事實上,造成台灣民眾不喜歡「一國兩制」的框架性安排,國民黨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朱立倫和馬英九等在內的國民黨大佬,他們過去十年來一直表示拒絕「一國兩制」,把話說過了頭,如今悔之已晚。他們換個說法,以「一國兩區」表述,筆者認為未嘗不可。台灣地區可以有自己特別的制度,正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重要內涵。

鄭麗文的謹慎與智慧,在當前兩岸複雜的政治環境中,還有近期因為高市的錯誤言論加速了早日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性,無疑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在島內爭取更多話語權增添了利好的元素,是破局的關鍵。

在島內民進黨當局強硬的「台獨」立場下,鄭麗文通過不斷釋放一個中國的信號,避免了過於激烈的對抗,向兩岸民眾展示出一條可行的統一路徑。國台辦的回應是積極、溫和而務實的,歡迎島內所有認同一中的政黨來大陸友好協商。國台辦明確表示,願意加強與國民黨在各領域、各層級的交流合作;前提是堅持一中原則,反對「台獨」。

國台辦這一表態,無疑為鄭麗文赴京溝通打開了大門。統一的最終目標是明確的,但具體的方式和進程可以通過友好對話與坦誠協商達成共識。台灣方面的任何方案,只要堅持一中、反對「台獨」,沒有什麼不可以提出來討論。這種積極而柔軟的姿態,實際上為兩岸統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國共雙方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互動雙贏的前提下,逐步消除分歧、認同兩岸和平統一,推進統一進程。

現在看來,鄭麗文訪陸的時機已經成熟,可帶動兩岸交流回暖。近期蕭旭岑和張榮恭已經先後訪問大陸,並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相信已為安排鄭麗文近期訪京鋪路。大陸釋出的善意有目共睹,願意在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議題上展開全方位合作,歡迎台灣同胞到大陸申請台胞證,將惠台政策落實到台灣民眾個人身上,而不單是向企業傾斜。

國民黨重視兩岸溝通,估計鄭麗文正慎重準備,確保訪陸之行能夠取得突破性成果。對於鄭麗文來說,訪陸不應只是一次輕量級的旅程,而是推動兩岸關係向前邁進發展的關鍵一步,目標應該是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動共贏建立定期的、常設性的政治協商機制,包括討論「一國兩區」的台灣構思,謀劃完成兩岸統一的路徑和方案。她的行動,既承載着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的歷史責任,也反映了島內民眾對兩岸共同攜手、和平發展、共創未來的期待。如今挑戰與機遇並存,儘管當前兩岸統一的前景仍面臨挑戰,隨着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對話的壓艙石,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無疑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估計大陸方面很願意以開放的態度細心聆聽,以一個靈活的方案,在和平對話的基礎上推進合作雙贏,避免走上激烈對抗的道路。民進黨當局如要反對「一國兩區」的概念,必須提出「修憲」;如要爭取和大陸溝通,必須要先廢除「台獨」黨綱。

台灣內部的政治局勢相當複雜,民進黨投靠日本軍國主義的「台獨」立場現在是兩岸關係最大的障礙。這方面估計大陸將以雷霆萬鈞的姿態將日本右翼勢力妄圖干預中國內政的野心徹底粉碎,以阻斷民進黨當局「台獨」分裂勢力「倚日謀獨」的痴心妄想。如今國民黨通過調整立場、及時建立和大陸的恒常溝通渠道,可為未來的兩岸統一打下堅實基礎。鄭麗文的訪京之行一旦落實,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都將成為影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實現兩岸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景。如何在和平務實的框架下推進這一目標,是一個充滿內外挑戰的課題。國民黨近期的表態與行動,為兩岸和平統一進程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從「一國兩制」到「一國兩區」,從慎重政治表態到訪京即將成行,種種跡象表明,兩岸關係的未來已悄然轉變,兩岸統一的腳步已聽到響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品評四方|島內動態:鄭麗文短期內或赴大陸訪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