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新選制下的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中,九龍中地方選區共有6位候選人競逐兩席位,成為地區直選中選情最激烈的選區。今日(22日),6位候選人齊聚黃埔造勢,包括1號李超宇(經民聯)、2號楊諾軒、3號楊永杰、4號李慧琼(民建聯)、5號丘燿誠(工聯會)及6號譚莉儀。
九龍中地處香港核心地帶,面向港島,背靠新界,區內多為舊樓,住屋問題是居民關心的重要議題。翻閱6位候選人的政綱,涉及住屋問題的內容無一不提及「舊區重建」,點新聞就此話題,詢問各候選人有無獨特見解。
來自經民聯的1號候選人李超宇表示,「重建」是九龍中居民人人關心之事,卻長期面臨難以突破僵局的困境,他建議分拆「十三街」的重建項目,並倡「拆牆鬆綁」,除放寬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外,還需其他誘因,以增加私人地產商參與項目的意願。未來要檢視市建局現有「同區7年樓齡」收購政策,是否符合現時實際情況。
而2號候選人楊諾軒則強調,「舊區重建」目的在於「令九龍中有更多商業空間,以吸引創科公司來香港落戶,令居民在當區就業,毋需輾轉港島或北部都會區」。他期望能利用觀塘商貿區、啟德發展區,及新蒲崗、九龍城等地的不同地區優勢,創造本地就業崗位予本地居民,配合政府集中招攬的國際頂尖人才,以實現共同發展。
至於現任立法會議員的3號候選人楊永杰重申,過往20年地區服務工作,令自己非常了解舊區重建議題。他表示,「重建」關鍵在於「市建局資金的穩定」,提倡市建局在收樓初期,容許私人地產商入場,提供資金配合項目開發,「而市建局無需投入過多資金」。他建議市建局的「發債」可適當轉向市民或強積金持有人,實現「與民分享紅利」,加速重建。
代表民建聯出戰九龍中、同為現任立法會議員的4號候選人李慧琼則認為,「重建」關鍵在於「做好數據研究,持續推動市區重建」。她指,目前政府已就社區重建策略展開諮詢,希望找到可持續、能落地的方式。她鼓勵私人地產商積極參與項目,而政府法例亦要配合推動重建。她表示,未來會提供適合支援和資助,協助舊樓居民進行日常維修,保持樓宇健康。
來自工聯會的5號候選人丘燿誠表示,「舊區重建」是舊區居民的殷切期望,團隊未來會增加「十三街」地積比率,令發展程度最大化。他倡連同煤氣鼓一併重建,增加地積比率之餘,同時將「十三街」範圍一併處理,令舊區有新變化。同時鼓勵發展商以樓換樓方式代替補償,增加選擇的同時,亦讓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可選擇新式樓宇居住,改善生活環境。
報稱無黨派的6號候選人譚莉儀說,當區不少公屋年久失修,希望盡早能將公屋重建提上日程,令更多居民「上樓」。她建議九龍城區統一規劃,「令居民無論私樓、公營房屋都可盡快入住」。她希望借助融資,推動更多公營及私人地產商合作,「九龍中也是香港核心區之一,我會用好自己在項目工作及融資的經驗,配合法律背景推動該項工作」。
至於當區其他重點議題,不少候選人提及「醫療」,有候選人指,以黃大仙區為例,區內缺乏急症室,居民需要跨區求診,造成生活不便。而即將落成的啟德醫院未能投入服務,伊利沙伯醫院無法滿足區內求診需要,同時聖母醫院仍在重建中,九龍中的醫療服務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重點關注的方向包括,啟德醫院周邊的交通配套、聖母醫院的重建工作,及力爭黃大仙區內建一個全科醫院等。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